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文革"研究这一课题,分"现状"分析和"前景"应对两大板块进行阐述。"现状"分析不仅指出中国大陆的"文革"研究,分别在国内学界和在民间的情况,还列出中国港台地区的"文革"研究,试图探讨两岸三地在题旨之关切、出版之关联方面的沟通。同时,本研究专列海外"文革"研究一节,具体评析外籍学者和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求在全球的视野中,看清中国"文革"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现状"分析可知:"‘文革’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的论断并不确切,中国"文革"研究的前途,根本性地取决于国内学者的努力和贡献。"前景"应对则是要克服"文革"研究"图谱化倾向"与"意识形态两极化倾向",使"文革"研究回归历史学学科轨道。

  • 标签: 中国 “文革”研究 现状 前景 历史学学科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在中西方都爆发了大规模的青年运动,不仅震动了全世界,还牵引了世界的未来走势。迄今,关于"60年代"(TheSixties)的研究,在全世界仍是热门的话题。然而,中西方青年运动在发生机制、运动特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存在着相当宽阔的探究空间,并可引发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本文尝试一谈,属抛砖引玉。

  • 标签: 1960年代 中外青年运动 异同
  • 简介:“文革”运动使社会局势和状态处于“非常”之中,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得进行,以至在总的“非常”态中,实际上还包含着“顺应之中的正常”和“应对之中的正常”。前者附着于“非常”,是“非常”的调节机能的显示和表达,故会产生“正常中的扭曲”;后者拉扯着“非常”,是“非常”的制造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故会产生“正常中的妄为”。所以,不管是非常中的正常(顺应与应对);还是正常中的非常(扭曲和妄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交汇和兼容,构筑了“文革”社会史的复杂面相和精彩题旨,以至它既说明了时代的错乱,又在本质上证实了生活的逻辑不容篡改。立足在这个判断上,以非常与正常的交错关系,将“文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不仅可构建一个有血肉、有灵魂的研究文本,更能从中看到血肉躯体之伸缩,读到灵魂归附之挣扎。

  • 标签: 文革 社会生活 非常 正常
  • 简介: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乎,知识分子下海、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等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知识和金钱的问题。这是个老话题,但今天谈来仍有必要和意义,为此,本刊特邀请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就"先富脑袋还是先富口袋"的命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虽短,但短小精悍,字里行间闪烁着真知灼见。但编者无意藉此正本清源,假如说它们能为广大读者有所启迪,那已是编者莫大的欣慰了。

  • 标签: 先富 脑袋 口袋 读书无用论 市场经济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