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住院分娩,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分娩史,并自愿选择TOLAC的1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将其分别纳入TOLAC成功组(n=122,VBAC者)与TOLAC失败组(n=71,TOLAC失败后,中转剖宫产术分娩者)。进一步将TOLAC成功组产妇,以2017年1月本院对有剖宫产术分娩史产妇开展TOLAC为时间节点,分为开展前亚组(n=25,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择VBAC产妇)与开展后亚组(n=97,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VBAC产妇)。回顾性分析这193例TOLAC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入院时宫颈评分、是否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等。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VBAC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对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开展前亚组与开展后亚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H2019PJ039)。TOLAC成功组与TOLAC失败组产妇年龄、学历构成比、孕次及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孕妇TOLAC率为5.01%(193/3 851),VBAC率为63.21%(122/193);自2017年1月开展TOLAC后,VBAC率由2017年1月前的47.17%(25/53),上升至2017年1月后的69.29%(97/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 P=0.004)。②影响VBAC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AC成功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产妇人体质量指数(BMI)、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分娩间隔时间、分娩孕龄、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或短于TOLAC失败组,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及早产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上述可能影响产妇VBAC的9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入院时宫颈评分>6分(OR=2.806,95%CI:1.290~6.105,P=0.009),自然临产(OR=2.650,95%CI:1.137~6.175,P=0.024)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OR=2.928,95%CI:1.193~7.185,P=0.019),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各项,则均非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④TOLAC成功组产妇产后出血(PPH)量及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OLAC失败组,产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均显著短于或低于TOLAC失败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91、P<0.001,χ2=4.555、P=0.033,t=-11.487、P<0.001,t=-14.774、P<0.001)。193例TOLAC产妇及其新生儿均未发生死亡。⑤TOLAC成功组产妇中,开展前亚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娩前BMI、分娩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分娩镇痛、阴道助产率,以及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小于或短于开展后亚组,而入院时宫颈评分、自然临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比例,则均显著高于开展后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TOLAC安全性及VBAC率。宫颈成熟、自然临产、新生儿出生体重<3 750 g,均为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妊娠结局 宫颈成熟 影响因素 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