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肥胖症合并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4例;年龄为(39±10)岁,年龄范围为20~56岁。74例患者均行LS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肥胖症指标与OSAS指标相关性分析。(4)影响术后OSAS疗效因素分析。采用住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及肥胖症、OSAS指标改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重复测量资料分析采用混合效应模型。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74例患者均顺利行LSG,无中转开腹,其中12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例联合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8±22)min,术中出血量为(57±25)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术期死亡。74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 d(3~8 d)。(2)随访情况:74例患者中,71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68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64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6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71例完成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腹围、胸围、颈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分别为(108±16)kg、(38±5)kg/m2、(121±14)cm、(122±13)cm、(41.3±2.5)cm、(25±15)次/h、88.1%±3.8%、70.0%±9.3%、(17.8±2.3)分、30%±8%;68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6±14)kg、(33±5)kg/m2、(113±13)cm、(120±12)cm、(39.7±2.3)cm、(17±11)次/h、90.2%±3.1%、78.5%±7.1%、(15.0±2.2)分、52%±13%;64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8±11)kg、(31±4)kg/m2、(105±11)cm、(113±11)cm、(37.5±1.7)cm、(10±7)次/h、92.4%±2.2%、84.2%±3.5%、(13.6±1.7)分、63%±14%;6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0±8)kg、(28±3)kg/m2、(97±8)cm、(108±10)cm、(36.5±1.4)cm、(6±4)次/h、93.7%±1.4%、88.0%±3.1%、(9.2±1.5)分、75%±16%。患者体质量、BMI、腹围、胸围、颈围、AHI、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855,108.632,90.565,27.846,96.353,49.969,48.561,115.938,257.762,P<0.05)。6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中,AHI<5次/h 39例,OSAS临床完全缓解率为63.93%(39/61)。(3)肥胖症指标与OSAS指标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74例患者术前AHI与体质量、BMI均呈正相关(r=0.267,0.317,P<0.05),与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均呈负相关(r=-0.525,-0.551,P<0.05),与颈围无关(P>0.05);74例患者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BMI均呈负相关(r=-0.330,-0.400,P<0.05),与颈围无关(P>0.05)。6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AHI与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均呈负相关(r=-0.406,-0.373,P<0.05),与体质量、BMI、颈围均无关(P>0.05);61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BMI、颈围均无关(P>0.05)。(4)影响术后OSAS疗效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HI是术后OSAS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39,95%可信区间为1.016~1.063,P<0.05)。结论LSG治疗肥胖症合并OSAS短期内可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OSAS。

  • 标签: 肥胖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袖状胃切除术 影响因素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因在疾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恶变、易产生药物耐药、术后复发率较高以及对化疗、放疗不敏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疗法是新兴的精准、快速、安全及高效的诊疗方法。本文中笔者对国内外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疗法的相关主要观点进行综述,旨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疗法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83例慢阻肺合并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化痰治加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对照组41例,单纯给予抗炎性解塞性痉平喘化痰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体质量指数(BMI)、GerdQ量表评分、慢阻肺病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与FVC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男/女)、年龄、BMI、病程、吸烟、饮酒、GerdQ评分、CAT评分等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量:观察组n=42;对照组n=41;统计值t=分别为0.097,0.309,0.084,0.100,0.736,0.436,0.855,0.30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VC、EFV1、EFV1/FVC水平均显著升高,CAT评分、GerdQ评分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观察组n=42;对照组n=41;统计值t=分别为12.957,14.573,5.446,-17.219,-5.156;P<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GERD患者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GERD症状,对病情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胃食管反流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HHR)在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减重和抗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和腹壁外科住院接受LSG联合HHR的43例肥胖合并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6±10.5)岁;体重103~170 kg、平均体重(123.2±17.0)kg;体质量指数(BMI)BMI 31.5~60.2kg/m2、平均BMI(42.3±6.2)kg/m2。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至12月随访的体重、(BMI)、多余体重减轻率(EWL)、腹围、GerdQ量表评分及测压测酸中的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力、DeMeester评分等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术前与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体重从(123.2±17.0)kg降到(89.1±13.5)kg,BMI从(42.3±6.2)kg/m2降到(30.6±5.2)kg/m2,腹围从(129.7±13.3)cm降到(102.3±9.8)c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43,t=22.531、23.331、24.623,P<0.05);术后EWL为(65.8±15.7)%;酸反流时间从(182.8±118.5)min降到(105.2±62.5)min,酸反流次数从(103.7±70.4)降到(30.5±12.2)次,LES静息压力从(17.0±14.2)mmHg(1 mmHg=0.133 kPa)升到(30.1±14.9)mmHg,DeMeester评分从(24.2±18.2)分降到(9.7±4.1)分,GerdQ评分从(11.5±1.8)分降到(7.4±1.0)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43,t=8.226、8.447、-17.259、6.142、14.788,P<0.05)。结论LSG联合HHR在肥胖合并GERD患者的治疗中安全、可行,同时可达到减重和抗反流作用,其近期疗效显著、确切,可适用于肥胖合并GERD的诊疗中,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肥胖 胃食管反流疾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