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置换(SAVR)治疗主动脉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学习曲线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PD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0)岁。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前25例为早期组,后25例为后期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手术时间等比较采用t检验。BMI和手术时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早期组4例中转开腹,后期组2例中转开腹,其余均顺利实施LPD。后期组平均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406±38)、(42±7)min,明显短于早期组的(457±62)、(53±7)min(t=-3.86,-5.34;P<0.05)。两组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BMI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r=0.493,P<0.05)。结论LPD手术方式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但通过一定的优化及训练,可逐渐减少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安全性,使常规开展LPD成为可能。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