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3 33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肿瘤切缘距离确定靶肺组织范围后,将区域内累及的主要血管、支气管行解剖性离断,沿切割平面切除靶肺组织,完成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结果3 336例肺结节患者中,多发肺结节668例,孤立性肺结节2 668例。术后病理为良性283例,浸润前病变1 19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8例,原位腺癌445例,微小浸润性腺癌714例),浸润性腺癌1 713例,非腺癌73例,转移性癌70例。1 786例浸润性原发肺癌患者中,11例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ypⅠA期;1 77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TNM分期为ⅠA期1 587例,ⅠB期112例,ⅡA期3例,ⅡB期18例,ⅢA期37例,ⅢB期9例,Ⅳ期9例。手术时间为(127.3±55.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2.4)d,≥3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38/3 336),术后30 d无死亡患者。结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同时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3 33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肿瘤切缘距离确定靶肺组织范围后,将区域内累及的主要血管、支气管行解剖性离断,沿切割平面切除靶肺组织,完成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结果3 336例肺结节患者中,多发肺结节668例,孤立性肺结节2 668例。术后病理为良性283例,浸润前病变1 19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8例,原位腺癌445例,微小浸润性腺癌714例),浸润性腺癌1 713例,非腺癌73例,转移性癌70例。1 786例浸润性原发肺癌患者中,11例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ypⅠA期;1 77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TNM分期为ⅠA期1 587例,ⅠB期112例,ⅡA期3例,ⅡB期18例,ⅢA期37例,ⅢB期9例,Ⅳ期9例。手术时间为(127.3±55.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2.4)d,≥3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38/3 336),术后30 d无死亡患者。结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同时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 微创手术
  • 作者: 刘雨桃 高禹舜 毛友生 姜军 杨琳 杨建良 胡兴胜 周生余 秦燕 石远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3例Ⅱ~Ⅲ期NSCLC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方案为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截至2019年12月2日,全组患者影像学评价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5%和100%。治疗后分期下降率为61.5%(8/13)。手术切除率为38.5%(5/13),显著病理缓解(MPR)率为60.0%(3/5),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0.0%(1/5)。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5%)和白细胞减少(23.1%),未见明显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结论对于Ⅱ~Ⅲ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围手术期安全性好、MPR率高等特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Ⅱ~Ⅲ期NSCLC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新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