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农村工作是现代中国立国的根本、发展强盛的关键。小约翰·柯布先生指出:农业不仅是一种产业,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农业文化、树立尊重耕种文化的新态度,农民就有可能过上比城市居民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而中国正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要使未来的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在现代化道路上勇往直前是不足取的,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现代化”的偏颇,矫正其弊端,真诚地吸纳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开辟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新时代。对照柯布先生提出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设想,陶渊明的前现代的田园时光,还是可以为当下建设后现代新农村提供诸多借鉴的。面对地球人类苦苦追求的“共同福祉”,陶渊明的“田园时光”、柯布先生的“生态愿景”、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已具备了共同的语境。

  • 标签: 生态文化 新农村建设 小约翰·柯布 陶渊明
  • 简介:文化语文是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是用文化来观照的语文,是对文化特性、文化灵魂、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强调,是真正把语文当作文化的载体来开发的课程。“文化语文”教学实践,赋予文本更深刻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学生更丰满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置身于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领悟其意蕴,吸收其精华,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

  • 标签: 文化语文 教学实践 对话
  • 简介:谢小毛先生来访,带来了他的新作,并说这批作品不久将付梓出版,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看过作品,回想之前他的创作所留给我的印象,确实变化不小,这是小毛一直刻苦进取所收获的成果。

  • 标签: 理财顾问 投资者 投资 个人收益 利润
  • 简介:“风”是一个古老的汉语常用字,却又隐藏着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由这个“风”字辐射的语义场,曾经覆盖了炎黄子孙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生态文化精神。“风”的语义场所显示的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为重整人与自然的一体化、

  • 标签: “风”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汉字 文化精神 文化现象 日常生活
  • 简介:同情动物是真正人道的天然要素,这是在思想的昏暗中亮起的一盏新的明灯,并越来越亮。阿尔贝特·吏怀泽1963年4月21日于兰巴雷内在给这篇文章命名时,我不得不重新启用一个被我们文字改革委员会革除掉的一个汉字:“牠”。“牠”以“牛”做偏旁就直观地显示了“牠”指的是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活力的“动物们”。中国的文字改革中

  • 标签: 生态伦理学 人与动物 人类社会 史怀泽 文字改革 敬畏生命
  • 简介: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先是掀起"文化"热,后来又渐渐冒出"生态"热,两股热潮尚未消退,谈论"文化生态"似乎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想一想,倒也顺理成章。哲学界有人认为,人类文化与地球生态始终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对此,我半信半疑,

  • 标签: 消费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城市文化 生活化 美学
  • 简介:完整的人对理性人——W·巴雷特从中原腹地南下四千里来到大陆最南端的大海以南的这个岛上,不意中却走近了两个人,一位是苏轼,一位是海瑞。这两位青史垂名的古人与这个海岛的关系都是因为他们的不幸。海瑞是由于做官做得太认真惹得皇帝不耐烦,遣返海南老家提前退休;苏轼则更惨些,他是由于在朝廷党派之争中遭人构陷,在生命的晚年被宋神宗一贬再贬,当无地可贬的时

  • 标签: 苏轼 海瑞 苏东坡 皇帝 海南 情性
  • 简介: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

  • 标签: 文学的价值 人类生存 思想教育作用 语文教育 消费社会 娱乐作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以及广义的生态批评在寂静、冷清的氛围中出场,十年来经过一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竞也渐渐铺下一片日渐蓊郁的绿荫.在青岛,这次"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证明.与会的100多位中外学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就"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

  • 标签: 学术精神 生态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态文艺学 中西
  • 简介:<正>《采英集》,这部文学评论集的名字一下子使我联想起前年初秋在延边由安图利长白山天池的一段旅途。车在群山中行驶,路旁的青松、白桦莽莽苍苍,而林下的草丛中错错落落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有的嫣红,有的金芾,有的雪白,有的淡青,有的蓝紫,有的粉绿。引诱得我们几次停下车来,采摘下这些山野中的精灵。还有一次,连为我们开车的自治州政府机关的朝鲜族司机也突然煞住车跑向山坡,采回一枝血红欲滴、状如珊瑚的野花来。野花草采撷了一大束,璀灿如一堆有生命的珍宝,车内显

  • 标签: 文学批评 朝鲜族 新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 社会历史批评 批评家
  • 简介:从生态批评的视野,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的过程中阐释了"自然"的涵义,从而展示了"自然"这一常用词蕴含的异常丰富的内蕴,并希望藉此为生态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参照。

  • 标签: 自然 生态 生态批评 涵义
  • 简介:几乎可以肯定,在因特网推进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时又是资本侵蚀“人文”的进程,也是西方侵吞“本土”的进程。在此新的价值构架下,人文学者将失去它固有的品格和意义,本土文化将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在人类文化领域内,与自然界类似,也将面临“物种锐减”的危险。在此势态下,最富有个人特点、本土色彩的文学艺术,也迟早要被纳入“资本运转”的轨道,被赋予一种“工业生产”的模式。作品必须成为商品,审美不过是一种消费,精神的艺术遂为无休无止的休闲娱乐所取代。文学艺术失去了原创力。复制的艺术比原创的艺术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厚的报酬。艺术变成了制作。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态@鲁枢元

  • 标签: 文学艺术社会 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