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受者生存。器官移植特有的病理生理环境(例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糖尿病本身的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共同参与了PTDM的发生。筛查、管理及预防PTDM需贯穿移植前、围手术期以及移植后稳定期。近年来,糖尿病诊治的进展极大,血糖监测技术、降糖药物等不断更新,这些进展如何在移植领域拓展也极为关键。PTDM的诊治决策也需与时俱进,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PTDM的诊治水平以改善器官移植受者的预后。

  • 标签: 器官移植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趋化素(chemerin)与肾功能的两个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chemerin是否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横断面社区研究共招募了7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和收集这些个体的基本信息、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参数,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eGFR受损组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eGFR正常组,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eGFR(r=-0.25, P<0.001)、UACR(r=0.23, P<0.001)及其他生化指标(如三酰甘油)相关。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相应协变量)显示,循环chemerin是eGFR受损或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循环chemerin预测2型糖尿病早期eGFR受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而循环chemerin预测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的AUC为0.748。结论循环chemerin与eGFR或UACR密切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 标签: 趋化素 糖尿病,2型 肾小球滤过率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催乳素瘤患者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DA)治疗相关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ICDs)的比例及临床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的催乳素瘤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帕金森病冲动性强迫障碍评分量表(QUIP)进行ICDs筛查;Barratt冲动人格量表(BIS-11)评价3种不同维度的冲动人格;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共纳入111例催乳素瘤病例,男性44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34.74±9.05)岁,平均病程(66.69±50.70)个月,起病时中位数催乳素水平147.25(89.97,470) ng/mL,大腺瘤比例46.8%。其中90例患者正在接受DA治疗,21例未用药。DA治疗组和未治疗对照组相比,QUIP量表筛查合并任一ICDs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4.3%;BIS-11量表的情绪冲动评分在DA组中显著升高(23.32±3.67对21.71±2.55,P=0.022)。DA治疗的催乳素瘤中,最常见的ICDs症状为性欲亢进及冲动购物,分别占到40.9%;伴有任一ICDs筛查阳性的患者非计划冲动评分升高(21.05±5.03对19.15±3.38,P=0.047),生活质量评估中社会功能(69.32±24.62对83.08±17.11, P=0.021)、情感职能(50.00±45.72对71.10±40.68, P=0.043)和精神健康(55.27±22.75对64.59±17.53, P=0.048)的评分更低。DA治疗组ICDs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起病时催乳素水平更高[470.00(130.00,3 770.00)ng/mL对140.29(79.50,465.59) ng/mL,P=0.028],男性比例更高(68.2%对38.2%,P=0.014);男性是IC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46,95%CI 1.24~9.61,P=0.017);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时间、最大治疗剂量及累积剂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接受DA治疗的催乳素瘤患者中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且影响生活质量,内分泌科医师应提高认识,重视对冲动控制障碍的筛查。

  • 标签: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催乳素瘤 冲动控制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舒张压)、随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随访和基线时血压差值的差异,并采用χ²检验比较血压控制不佳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血压控制良好组(<130/80 mmHg)痛性DPN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与痛性DPN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15例T2DM患者,随访(5.06±1.14)年,将患者分为非DPN组152例、痛性DPN组74例和无痛性DPN组89例。与非DPN组患者相比,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的年龄、腰围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时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非DPN组患者(P<0.05)。痛性DPN组患者随访时的收缩压(P=0.030)和舒张压(P=0.007)明显高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患者132例,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30例,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痛性DPN的发生率49.24%(65/132)高于基线血压控制良好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校正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他降压药及二甲双胍后,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与痛性DPN相关(OR=17.921,95%CI为1.497~214.59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为T2DM患者痛性DP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巨催乳素血症在高催乳素血症中的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病门诊的111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方法进行巨催乳素筛查,以回收率<40%作为巨催乳素血症诊断切点,分析其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结果111例病例中女性9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2.2±7.9)岁,巨催乳素血症有32例(28.8%)。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共有28例(25.2%),沉淀前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真性高催乳素血症[(49.81±23.58对83.56±65.82) ng/mL,P<0.05]。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病例中未见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女性病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及溢乳的比例分别为25.9%、37.0%及7.4%。垂体腺瘤在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及真性高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分别为42.9%及66.0%。巨催乳素血症中15例(46.8%)正在或曾经接受过溴隐亭治疗,其中66.7%病例治疗过程中催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结论巨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可能较高,部分可合并月经紊乱、溢乳等临床表现。对缺乏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重视巨催乳素的筛查。

  • 标签: 高催乳素血症 巨催乳素血症
  • 简介:摘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但是当前对于其重视程度不足,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较低,诊治也需更加规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因此制定了《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对当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筛查手段、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值此共识发布之际,重点回顾了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的发展历程、防控现况,提出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诊治的关注重点及改进策略,以期提高我国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水平。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CVD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VD组(133例)与非CVD(146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ipocalin-2水平。结果CVD组lipocalin-2水平明显高于非CVD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ipocalin-2水平与腰围、舒张压、尿酸、三酰甘油、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pocalin-2是2型糖尿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ipocalin-2预测2型糖尿病CVD的最佳切点值为66.84 ng/mL,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ipocalin-2与CVD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2型糖尿病CVD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脂质运载蛋白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2型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DRPN)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少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特点,以加强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识别。2个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侧近端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病变逐渐延伸至下肢远端、对侧或者胸腹部,同时伴有近端肌萎缩、肌力下降、无法自行行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联合免疫球蛋白。文献复习提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时,要考虑DRPN的可能。DRP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并要排除神经根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损伤等原因。目前尚无DRPN的特异治疗,主要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免疫治疗、镇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典型与单侧的近端肢体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DRPN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病(CKD)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正常白蛋白尿的CKD(NA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白蛋白尿伴肾功能未受损(ALB-CKD G1~2)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和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ALB-CKD G3)组[eGFR 30~60 ml·min-1·(1.73 m2)-1且UACR≥30 mg/g],其中NACKD G3组46例,余各组按年龄、性别与之1∶3匹配13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指标并测定baPWV。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²检验。结果与正常蛋白尿者相比,T2DM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者和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显著升高(P<0.01),其中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P<0.01)。与无CKD组相比, ALB-CKD G1~2组、ALB-CKD G3组与NACKD G3组的baPWV均显著升高[(1 839.2±458.2)、(2 114.2±695.6)、(1 892.4±551.7)比(1 665.7±391.9)mm/s,P<0.01],其中以ALB-CKD G3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升高最为显著。ALB-CKD G3微量白蛋白亚组的baPWV仍明显高于NACKD G3组[(2 013.9±559.7)比(1 884.5±557.4)mm/s,P<0.05]。NACKD G3组的baPWV与ALB-CKD G1~2组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ALB-CKD G1~2微量白蛋白亚组[(1 884.5±557.4)比(1 788.4±351.7)mm/s,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1.105,95%可信区间(CI)(1.013~1.605)]、女性(OR=1.198,95%CI 1.021~2.914)、BMI(OR=1.041,95%CI 1.009~1.104)和LDL-C(OR=3.771,95%CI 1.076~20.892)是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较白蛋白尿不伴肾功能受损者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年长、女性、肥胖、LDL-C水平升高是其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 正常白蛋白尿 脉搏波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