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而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所有患者44例(44眼)。分析其病程及发病诱因、眼部及全身病史、临床表现、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4例患者占同期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总例数的2.15%。44例患者病程中位数为18.5 d,入院时44眼视力均为无光感,20眼(45%)合并继发性青光眼。44眼均表现为全角膜溃疡,并累及角膜全层及角膜缘处,27眼(61%)合并前房积脓。微生物培养显示39眼(89%)真菌生长,其中镰刀菌属20眼(51%),曲霉菌属8眼(21%),链格孢霉属2眼(5%);其他包括无孢霉4眼(10%),谲诈腐霉菌2眼(5%),尖端赛多孢霉1眼(3%),帚枝霉1眼(3%),多毛拟单孢瓶霉1眼(3%)。培养的菌种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的最低抑菌浓度的几何均数依次为1.597、1.338、1.926、3.291、64、189.699、1.36、1.16、1.23 μg/ml。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全角膜溃疡,致病菌除常见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霉属外,其他如无孢霉、谲诈腐霉菌、尖端赛多孢霉等致病侵袭力较强的菌属也较为常见。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眼内容物剜除术 眼内炎 临床特征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7岁,无诱因左眼眼红、眼磨伴视力下降病史1年。2个月前初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按病毒性角膜炎治疗2个月后病情加重,角膜出现溃疡。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行荧光染色可见较多蓝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行齐-内染色可见较多红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确诊为左眼微孢子虫性角膜炎。局部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伏立康唑滴眼液等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

  • 标签: 微孢子虫病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着色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念珠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为单眼发病;1例患者为7月大女婴,其余28例患者年龄为29~91(59.0±13.5)岁;发病时间为2~90 d,中位数12 d。分析其发病趋势、感染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角膜念珠菌培养阳性共29例(其中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6例,其他菌种13例),占同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感染前患者最常见的情况是眼部手术史26例(90%),其次是局部糖皮质激素使用史24例(83%)、全身疾病9例(31%)和眼部外伤2例(7%),25例(86%)患者合并2个或更多上述因素。念珠菌性角膜炎结膜充血一般较轻,不伴有典型的伪足、苔被、免疫环等体征。4例早期患者角膜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孤立圆点状病灶,角膜病灶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病变进展后病灶表现多样,最常见为散在多灶性浸润灶(10例,占35%)。最终23例(80%)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眼部手术史和局部激素使用史是感染前常见的情况,发病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孤立圆点状病灶,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预后好,晚期病灶表现多样,多数患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 标签: 念珠菌 角膜炎 临床特征 共聚焦显微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腐霉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腐霉菌性角膜炎的患者6例(6只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8.7±11.3)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有效率和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结果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病变表现为:溃疡表面干燥,溃疡周围可见毛刺征、卫星灶、伪足表现,2例患者(2/6)可见苔被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免疫环结构。共聚焦显微镜未发现腐霉菌感染的特定特征。6例患者均对抗真菌药物反应不佳,均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治疗。3例患者(3/6)术后复发,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4~6 d,再次手术后复发时间为2~3 d;其中2例患者复发后分别经过2次、3次角膜移植,但因复发未保住眼球,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腐霉菌性角膜炎较为罕见,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方面与常见真菌性角膜炎难以区分,DNA测序是明确病原的关键;该病病情进展快,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率及眼内容物摘除率均较高。(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9-594)

  • 标签: 角膜炎 腐霉菌属 角膜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