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生殖、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表现有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和高LH血症以及肥胖、不孕等,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因其病因病理复杂,生化改变、临床表现多样,为临床研究带来定困难。因此,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所采用PCOS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雄激素造模法、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等。本文对上述造模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中药、针灸对模型动物干预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医药干预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启动了全球卫生图书馆(GlobalHealthLibrary,GHL)项目。该项目拟建立基于互联网卫生虚拟图书馆,旨在便捷向全世界提供卫生相关信息。全球卫生图书馆由非洲区、美洲区、中东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及西太平洋地区共同组成,其中项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全球医学索引,提供全世界医学文献题录及文摘。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平洋地区 比较医学 实验动物 索引 中国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国际上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地步,却是罕见。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本科生各个层面。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因此,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个重要措施。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本刊重温此规范,以期在我刊营造种健康学术研究氛围,由于版面限制,我刊陆续将规范全文刊出。

  • 标签: 科技工作者 道德规范 科学 学术规范 中国科协 学术道德
  • 简介: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全人源单抗,新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同时,进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技术或策略。

  • 标签: 鼠源 全人源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PERV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存在与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均有PERV特异性RNA表达,且所表达PERV均为A型和B型,在所有样品均未检出C型PERV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存在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形式表达,这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2013-2014年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期刊在业界权威性与影响力。依靠编委、审稿专家和广大实验动物工作者组织高水平专题是主要成功之道。

  • 标签: 中国科协 实验动物 比较医学 专题 学报 杂志
  • 简介: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术期刊转型对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意义,并积极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整体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首批连续型网络出版物规范化试点"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试点"工作要求,基于前不久发布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传播平台(CAJ-NP),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 网络出版物 出版系统 期刊数字化 出版传播 比较医学
  • 简介: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术期刊转型对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意义,并积极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整体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首批连续型网络出版物规范化试点"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试点"工作要求,基于前不久发布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传播平台(CAJ—NP),本着试点先行、扎实推进原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启动“学术期刊网络版示范工程”,组织、支持批数字出版工作基础较好重要期刊率先以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方式在CAJ-N正式出版期刊网络版。

  • 标签: 网络版 学术期刊 CAJ 期刊网络
  • 简介:目的: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耳白黑眼兔(whitehairblackeyesrabbit,WHBErabbit)、日本耳白兔(Japanesewhiterabbit,JWrabbit)和新西兰兔(NewZealandwhiterabbit,NZWrabbit)3个实验兔品系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用90只实验兔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实验兔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高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3.2统计软件对3个品系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6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引物,3个品系实验兔共检测到493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00~1800bp之间,筛选25个引物,其中16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DNA条带,也可扩增出WHBE兔特有的特征条带;(2)WHBE兔位点数为234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66个,多态位点比为70.94%,JW兔位点数为228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22个,多态位点比为53.51%,NZW兔位点数为231个,其中多态位点数94个,多态位点比为40.69%;(3)三个群体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85,0.2222和0.1905;(4)JW兔和NZW兔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43,其次为WHBE兔和JW兔遗传相似系数,为0.8204,WHBE兔和NZW兔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7862。结论结果表明WHBE兔与JW兔和NZW兔之间有遗传相似性,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实验兔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品系不同个体之间亲缘关系。

  • 标签: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对2-12月龄封闭群指山小型猪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测定指山小型猪血液19项生理和12项生化指标,统计分析各指标间性别差异,并与近交系指山小型猪以及其他小型猪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封闭群指山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仅生理指标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总胆固醇差异显著。同近交系指山小型猪同类指标比较,生理指标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存在差异,生化指标中有6项差异显著。同其他种类小型猪同类指标差异较与近交系指山小型猪间差异明显。结论封闭群指山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接近人类,可能逐步替代犬、猴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巴尔通体在恒河猴体内存在情况,并分析其柠檬酸合成酶(gltA)基因序列,判断巴尔通体种属。方法16只来自福建恒河猴,用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可能存在巴尔通体。根据NCBI数据库上巴尔通体gltA基因序列,设计对引物,以巴尔通体菌落为模板进行扩增,将获得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从3只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了巴尔通体病原,并获得了巴尔通体gltA全长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日热巴尔通体同源性99%。结论福建来源恒河猴种群携带巴尔通体病原,巴尔通体流行地区可能存在鼠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病原体流行和传播。

  • 标签: 五日热巴尔通体 柠檬酸合成酶 恒河猴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测定封闭群指山小型猪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对脏器重量与体重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方法实验选用6-10月龄普通级封闭群指山小型猪30头(其中♂16头、♀14头),分别测定体重和7个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通过SAS软件进行脏器系数性别间比较和各脏器重与体重间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性别间比较,小型猪仅有心脏脏器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公猪胃脏和母猪肺脏外,所测脏器重量与体重间均有明显正相关线性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公猪肝脏和肾脏,母猪心脏、肝脏和肾脏对各自体重有影响。结论封闭群指山小型猪主要脏器系数性别间差异较小,其体重与某些脏器重量存在线性关系。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相关与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Swiss和KMSwiss共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d结束后仍然存活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个品系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Swiss为40%,C57BL/6为25%,KM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肺脏均分离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小鼠制作H

  • 标签: H5N1禽流感病毒 动物模型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