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青光眼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24月龄、体重3.5~4kg的先天性青光眼大耳白兔5只(7只眼),选10只同龄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另选10只2月龄、体重2kg大耳白兔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三组兔进行眼底照像、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检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和FVEP的变化。对人工急性高眼压组还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检查。结果先天性青光眼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明显减少;人工急性高眼压组眼压升高后首先使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随着眼压的继续升高脉络膜大血管变细,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加重,眼压极度升高时脉络膜大血管血流中断。同龄正常对照组的FVEP的主波P100潜伏期是(83±9)ms,先天性青光眼组则为(112±1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人工急性高眼压组高眼压前为(69±5)ms,眼压60~80mmHg时延长为(81±7)ms,眼压在100~130mmHg时FVEP波形低平,近似直线;眼压恢复正常后2hFVEP的P100潜伏期为(82±8)ms。人工急性高眼压前后FERG变化显著。结论青光眼可以影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可使FVEP、FERG发生变化。

  • 标签: 脉络膜 急性高眼压 先天性青光眼 视网膜 人工 大耳白兔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素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模型的构建.

  • 标签: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试图建立大鼠自发性乳腺癌产生C型肿瘤病毒的株,探讨大鼠自发性乳腺癌病理学形态特点与C型肿瘤病毒形态学结构。[方法]将大鼠乳腺原发性癌用细胞悬液法和块法交替传代建立株;大鼠乳腺原发性癌和移植性癌分别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和Ag染色,光镜观察;分别取大鼠乳腺原发性癌和移植性癌用2.5%戊二醛与1%锇酸双重固定,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大鼠乳腺原发性癌细胞体积较小,直径为10μm,可见小球状结构,乳头状结构,弯曲的条索状与肾小球样结构形成典型的癌性腺管,Ag染色显示癌细胞由网状纤维分隔成不规则巢状,表明大鼠乳腺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其组织学类型为大鼠乳腺上皮性间变型腺癌。移植性癌细胞呈圆型、立方形、多边形,出现巨细胞与苍白细胞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巢状、片状、小梁状、乳头状、小球状、癌性腺管和裂隙状结构,异形性显著。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核仁增多,胞质中有聚集成束的张力原纤维,罕见分泌颗粒,细胞间存在原始腺腔和桥粒;在细胞间与胞浆内发现了C型肿瘤病毒颗粒,其形态学为球形,直径100nm,外部有囊膜、内膜、中央核心。[结论]...

  • 标签: 乳腺肿瘤 实验性C型肿瘤病毒大鼠 近交系 病理学 瘤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