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入侵、扩散路径及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和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15个红火蚁种群在各微卫星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种群平均表观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Ⅰ、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0.2848、0.2708、0.3174、0.2629和43.63%,研究结果表明这15个红火蚁种群具有比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4258,说明有42.58%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表明红火蚁各种群之间有较高程度分化,且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和基因流障碍(Nem=0.7442)共同引起。遗传距离D显示,河源种群与其他种群间遗传距离均相对高于其他各种群间遗传距离,表明河源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可能是较为原始类型。[结论意义]短距离种群主要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传播,地理距离亲缘关系有一定相关性;长距离种群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因此地理距离遗传距离不成正比。对于长距离入侵事件,监控检疫是关键预防措施。

  • 标签: 红火蚁 种群 遗传结构 微卫星
  • 简介:近年来,铃木氏果蝇作为一种重要水果害虫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该虫已传入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并不断扩散蔓延,对当地水果造成严重危害;该果蝇在我国危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铃木氏果蝇研究结果,综述了其生物入侵过程,分析了其生物入侵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外针对铃木氏果蝇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铃木氏果蝇生态适应性强,扩散迅速,危害严重;加强铃木氏果蝇入侵生物学研究,对于该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过程 防控
  • 简介:自然中蚂蚁蚁运植物互惠关系是一种普遍现象。蚁运植物种子油质体是两者发生联系纽带,它能为蚂蚁提供营养物质,且蚂蚁在消耗油质体同时,搬运并散布了种子。红火蚁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严重发生一种入侵性蚂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优势种,造成人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单一化,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危险社会性昆虫之一。由于该入侵蚂蚁极具侵略性、觅食能力强、种群庞大等特点,对蚁运植物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影响,本文综述了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油质体喜好及搬运行为,以及对蚁运植物种子直接影响(搬运、取食、划痕或毁坏)及间接影响(排挤本地蚂蚁),最后展望了未来红火蚁对蚁运植物影响研究方向。

  • 标签: 红火蚁 蚁运植物 种子 互惠共生 生物入侵
  • 简介: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及其复杂化,实蝇类害虫传播扩散机率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成为影响果蔬等进出口贸易重要检疫问题之一.因此,实蝇准确识别快速鉴定受到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目前已经被用于实蝇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根据BOLDSystems现有的数据,汇总了截至2014年10月22日实蝇DNA条形码种类、已公布研究记录数及涉及实蝇种类.结果表明:目前应用于实蝇鉴定DNA条形码有COⅠ-5P、COⅠ-3P、COⅡ、COⅢ、CYTB、atp6、28S等7种;其中以COⅠ标记为主,已公布记录数为4540,是其他5种DNA标记113.5倍,COⅠ-5P标记研究实蝇科种类有315种,COⅠ-3P标记有116种;目前研究较多为果实蝇属、寡鬃实蝇属、腊实蝇属.本文对今后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实蝇种属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实蝇 DNA条形码技术 PCR技术
  • 简介:任何转基因作物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环境风险评价。评价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虫作物对农田重要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全球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大多表达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活性Cry1或Cry2类杀虫蛋白。由于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如斑蝶、家蚕等靶标害虫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其幼虫可能同样对这类杀虫蛋白敏感。因此,这类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鳞翅目害虫潜在影响引起了研究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蝶类和蚕类昆虫潜在影响,获得以下结论:虽然蚕类和蝶类昆虫对Cry1或Cry2类杀虫蛋白敏感,但在自然条件下这类非靶标昆虫暴露于Cry杀虫蛋白水平很低,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作物种植不可能显著影响田间蝶类昆虫种群密度,也不会给我国蚕丝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转基因抗虫作物 鳞翅目 蝶类 家蚕 非靶标影响
  • 简介:[背景]红火蚁入侵后对新发生地区生物多样性影响及土著物种关系是入侵生物学研究重点之一,解释红火蚁类似生态位土著蚂蚁关系对全面了解该蚁入侵生态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模拟设置蚁巢,观察、记录距离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蚁巢30(3Ill处诱集到黑头酸臭蚁工蚁在红火蚁人侵前、入侵中及移除后数量变化,研究短期入侵红火蚁实验种群荒草地和荔枝园黑头酸臭蚁间干扰竞争。[结果]红火蚁实验种群短期入侵对荒草地生境黑头酸臭蚁干扰较明显,而对荔枝园生境黑头酸臭蚁干扰较小;红火蚁未入侵荒草地生境黑头酸臭蚁受干扰最明显,移除红火蚁20rain后,处理诱饵上召集黑头酸臭蚁数量才入侵前差异不显著;红火蚁未入侵荔枝园生境黑头酸臭蚁受干扰最小,移除红火蚁仅5min后,处理诱饵上黑头酸臭蚁数量就恢复到入侵前,甚至超过入侵前数量。[结论意义]红火蚁入侵对黑头酸臭蚁觅食行为存在较大干扰抑制作用,其影响程度生境复杂性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火蚁入侵生态学效应提供证据。

  • 标签: 红火蚁 黑头酸臭蚁 短期入侵 干扰竞争
  • 简介: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深入,转基因技术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评价原则、指南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发展历程
  • 简介:RNA干涉(RNAi)在昆虫遗传和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害虫防治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RNAi生物技术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因此,有关RNAi作物生态风险是商业化应用前人们所关心问题。要建立RNAi生物技术作物环境安全评价准则,监管者、受益各方及风险评估者必须要了解RNAi理论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应用。科学分析并准确提出RNAi作物生态风险问题,如非期望基因沉默、靶外结合或脱靶效应、靶标害虫抗性、小干涉RNA(siRNA)环境持久性和不确定性等,并通过研究获得科学数据,将为政府依法监管提供依据。RNAi生物技术作物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功能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如dsRNA序列、长度、表达浓度及沉默效果持续性等)、杀虫谱及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环境中残留问题、功能性状持续稳定性等。现行生物技术作物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内容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今后RNAi生物技术作物发展和应用。

  • 标签: RNAI 生物技术作物 害虫防治 环境风险评估
  • 简介:[背景]水果害虫铃木氏果蝇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成为重要入侵害虫,在我国危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果生产中,铃木氏果蝇常与其他果蝇混合发生.[方法]在对我国水果产区果蝇进行系统调查基础上,对分别采自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东淄博、山东临沂地区铃木氏果蝇、黑腹果蝇、海德氏果蝇、伊米果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对所鉴别的果蝇物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种间雄虫前翅和前足以及雌虫腹部和产卵器形态结构可以快速确定果蝇种类.[结论意义]本研究认为,在宁德地区,互花米草在7月前侧重分蘖生长,7月后根茎开始快速生长,此结论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水果害虫 形态特征 线粒体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转基因技术研发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减少劳动力投入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研发进行了大量投入,目前已培育了具有不同新性状转基因水稻品系,许多品系已进入生物安全评价阶段。风险评价对转基因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是其商品化生产之前必须解决问题,其中包括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影响。对水稻抗虫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包括3个重要环节:(1)通过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检测转基因漂移到非转基因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种频率;(2)检测转基因在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后代中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在近距离空间范围内栽培稻品种之间基因漂移频率很低(〉0.1%),但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基因漂移频率变异很大。进一步研究还表明,Bt抗虫转基因在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后代中均能正常表达,但在其不同生长阶段,表达量有很大变异。在有较高水平害虫虫压下,含有抗虫转基因栽培稻及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与不含转基因对照相比,抗虫性显著提高且适合度利益明显;但是,在虫害发生水平较低时,含有抗虫转基因群体不含抗虫转基因群体相比没有显著适合度优势。综上,转基因逃逸到非转基因水稻频率极低,并且可以通过空间隔离阻断其逃逸。虽然抗虫转基因向杂草稻以及栽培稻距离较近野生稻群体逃逸无法避免,但是野生稻和杂草稻群体周围环境中总体虫压较低,所以基因漂移带来环境影响应十分有限。

  • 标签: 栽培稻 基因渐渗 天然杂交 生物安全 生态风险 野生近缘种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在云南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意义]红火蚁在云南属高度风险有害生物,需在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红火蚁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云南 风险分析
  • 简介:包括紫茎泽兰在内许多外来植物都能够新入侵生境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互利共生,因此菌根真菌如何调节外来植物种入侵是当前亟待研究问题。测定了紫茎泽兰入侵不同阶段(紫茎泽兰呈零星丛状分布于本地植物群落中[部分入侵生境]及紫茎泽兰单优群落形成期[入侵生境])土壤化学性状,而后通过野外试验,采用杀真菌剂处理,研究了包括AMF在内土壤真菌对紫茎泽兰入侵反馈作用。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壤化学性状。施用杀真菌剂降低了紫茎泽兰叶面积、叶片碳、氮、磷、和δ13C含量。综合分析发现,在紫茎泽兰本地植物混生群落中,土壤真菌能够增加紫茎泽兰叶片碳和δ13C含量,但是不能提高紫茎泽兰光合作用,表明碳和δ13C含量提高,不是光合作用结果,而是通过其他机制实现。因此可以得出,在部分入侵生境中,碳从土壤或临近植物经由菌丝网向紫茎泽兰转移。紫茎泽兰入侵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变化利于紫茎泽兰种群建立,同时利于紫茎泽兰借助真菌(尤其是AMF)从土壤或临近植物转移碳,促进种群扩散,这可能是紫茎泽兰入侵机制之一。

  • 标签: 紫茎泽兰 丛枝菌根真菌 碳稳定同位素 入侵植物
  • 简介:[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电生理反应。[方法]200g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流分,GC-MS分析保留时间在11.45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电生理反应。[结论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 标签: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和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等.危害后发出难闻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害虫之一.[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一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 简介:[背景]分蘖繁殖和根茎繁殖是互花米草主要无性繁殖方式,但目前对地下根茎生长动态及其分蘖生长之间关系研究较少.[方法]调查了宁德市飞鸾镇海滨滩涂互花米草移栽苗分蘖、根茎数量月动态,比较了分蘖和根茎生物量月间变化.[结果]该地互花米草存在2个分蘖盛期,分别为5~6月和9~10月,其中,5~6月,分蘖快速生长同时,根茎生长缓慢,该时期互花米草主要生长地上分蘖;9~10月,小分蘖数增加量明显大于5~6月,而分蘖生物量绝对生长速率(AGR)却明显小于5~6月,该时期产生小分蘖生长受到了限制.8月起,分蘖生物量AGR下降,而根茎生物量AGR则明显增加,8月后互花米草侧重地下根茎积累和延伸;9~12月,分蘖和根茎生物量AGR都持续下降,此时期分蘖、根茎生长减弱.[结论意义]本研究认为,互花米草在7月前主要生长分蘖,7月后开始快速生长根茎,这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互花米草 分蘖 根茎 生物量 月间动态
  • 简介:[背景]红火蚁入侵可能对土著生物产生各种各样影响,而其入侵对农作物影响是值得研究,可为准确评估该蚁经济危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建巢和大田迁移蚁巢试验研究了红火蚁对玉米及绿豆种子萌发影响。[结果]红火蚁室内种群对玉米及绿豆种子有啃咬破坏作用,但对萌发无影响。大田红火蚁种群显著抑制了玉米、绿豆种子萌发,高密度区域对玉米未正常萌发种子数增加了2.86倍;高、低密度区域绿豆未正常萌发种子数分别增加了1.21和0.98倍。[结论意义]红火蚁入侵旱地生境后对玉米及绿豆种子萌发具有明显负面作用,将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损失。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红火蚁入侵对农作物影响提供参考。

  • 标签: 红火蚁 旱地作物 种子 萌发 生物入侵
  • 简介:[背景]烟蚜茧蜂是控制烟蚜田间种群重要寄生蜂.施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烟蚜及其他害虫时,也会对烟蚜茧蜂产生毒性,影响对烟蚜种群自然控制效果.了解杀虫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毒性,可为田间选择合理施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用试管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了5%阿维菌素、5%啶虫脒、10%顺式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蜂毒性,并在烟蚜茧蜂各虫期使用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研究这些杀虫剂对其羽化影响.[结果]阿维菌素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强,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7.78%和94.44%;吡虫啉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弱,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41.11%和61.11%;啶虫脒(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1.11%和86.66%)、顺式氯氰菊酯(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64.44%和67.78%)触杀和胃毒作用居中.在寄生蜂卵期用药,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显著降低当代成蜂羽化率;在幼虫期用药,4种杀虫剂均显著降低了成蜂羽化率;在蛹期用药,4种杀虫剂对成蜂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寄生蜂幼虫期使用阿维菌素会使雌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3种杀虫剂对雌蜂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意义]在烟蚜茧蜂成虫期使用这些杀虫剂,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在成蜂较多时应禁止使用杀虫剂.

  • 标签: 杀虫剂 烟蚜茧蜂 虫期 毒性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死亡率越高,25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死亡率升高,但在12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红火蚁 茚虫威 横向传毒
  • 简介:[背景]气象因子是制约害虫种群动态重要因素,也是昆虫觅食活动影响因子。【方法】通过系统田间调查分析了红火蚁在华南地区觅食活动年变动规律及其气象因子关系。[结果]红火蚁在12和1月份时觅食活动最弱,3—6月出现一个觅食高峰,在下半年9—11月出现另一个高峰,7、8月份受高温影响觅食活动有一定程度回落现象。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年变化规律又因不同生境类型呈现一定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工蚁数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且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月最低气温综合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变化。其中,月平均气温可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参数。对荔枝园内全年红火蚁觅食活动进行分级,对方程进行求导得到红火蚁在荔枝园中觅食活动5个活动级别所对应月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实际临界值。[结论意义]气象因子红火蚁觅食活动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红火蚁监测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红火蚁 觅食活动 等级 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