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夏季气温基本为北部偏暖,南部正常,即盆地、海北、海东、黄南及共和偏暖,其它地区正常。全省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雹灾,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气温:6月,除昂欠气温偏低,青南高原西部略低外,其余地区偏暖,距平高值中心在西宁(1.4℃)、大柴旦(1.2℃)和同仁(1.1℃);7月,玉树州大部仍低于常年,另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强对流天气 气象灾害 泥石流 气温距平 青南高原
  • 简介:根据热带西太平洋(130°-160°E,10°-20°N)上空对流的年际变化,对表面温度、向外长波幅射、850hPa纬向风进行了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前冬和春季厄尔尼诺(拉尼娜)型的海温异常.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上述海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也与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季风的爆发早晚相关联.合成分析结果还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从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伸展到孟加拉湾的东风(西风)异常.数值模拟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在对流弱(强)的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和南海低层纬向风均表现出弱(强)的季节演变特征.

  • 标签: 南海 低层纬向风 热带西太平洋 对流 厄尔尼诺 夏季风
  • 简介:采用1991~1994年6~8月本台地面、高空08时资料及每日逐时观测记录,选因子建立雷暴预报方程y=3.2x1-0.4x2-0.8x3+4.3x4。回报率78.7%,试报准确率80%。

  • 标签: 咸阳机场 雷暴 预报
  • 简介:使用1994~1998年客观分析资料,用概率映射法作因子非线性变换,分别普查了因子与杭州夏季高温概率的相关性,找出一些高相关因子对其进行REEP分析,在此基础上构造杭州高温概率预报模式。经过1999年的试用,效果较满意,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概率预报 客观分析 预报服务 构造 资料 非线性变换
  • 简介:本文利用比较完整的格点资料,采用Gamma分布百分位数的降水量指标系统分析了亚非季风区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SST的关系。首先根据REOF分析,指出亚非季风区里有五个关键地区,分别为萨赫勒地区、日本南部到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华南到印度半岛东部、热带非洲地区和东亚地区。然后利用子波分析等方法对这五个中心地区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降水变率 Gamma分布百分位数 REOF分析 子波分析
  • 简介:1引言2003年夏季对于我国许多地方来说,给人们留下的刻骨铭心的感觉是“炎热难耐”而且漫长。就福州市而言,酷热为历史所罕见。年极端最高气温(TG)达41.7℃,TG≥35℃达63天,TG≥38℃达21天,TG≥40℃达2天,都是历史之最。

  • 标签: 夏季高温 福州市 统计分析 最高气温 TG 历史
  • 简介:根据造成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的思路,利用逐日降水量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夏季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可根据每日最新日降水值和日最高气温值的变化,及时给出影响干旱程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使干旱监测具有实时性、敏感性和连贯性.利用该指数对2003年江西夏季发生的特大干旱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实时反映实际干旱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夏季干旱 动态监测 指数设计.
  • 简介:利用逐候的蒸发量、降水量的资料,研究夏旱的k指数标准。最终结果k指数比较符合实际旱情;可以对区域性或全省性的夏旱进行总体评价;可以用于实时动态监测。

  • 标签: 夏旱 降水量 蒸发量
  • 简介:1基本气候概况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著。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洪水及长时间连续的降水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对青海省道路运输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但黄河上游地区丰沛的降水和来水缓解了水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龙羊峡库区蓄水水位、蓄水量均创下闸蓄水19年以来的新高。

  • 标签: 气候概况 青海省 夏季 黄河上游地区 气候特征 强对流天气
  • 简介:分析西安高温气候特征,城区与郊区高温对比,通过高温天气形势分型,找出各类型高温预报指标。

  • 标签: 西安 高温 预报
  • 简介:本文根据体感温度的计算式,分析了格尔木地区夏季与体感温度关系密切的最高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初步得出体感温度经验计算公式,从而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温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舒适度 体感温度 气象要素 格尔木地区
  • 简介:气候与家畜生产的关系密切,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持续高温对家畜的生活和生产力都有明显影响。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禽类,都是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的体温,必须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家畜处于炎热环境中,畜体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

  • 标签: 畜禽生产 畜体 恒温动物 家畜生产 母猪妊娠 总产仔数
  • 简介: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前期气候系统的异常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夏季多雨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低槽偏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并且前期冬季中高纬度中亚长波脊偏强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印缅槽偏弱,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暖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低,印度洋海温偏高,陕西夏季易多雨;而陕西夏季少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西伸脊点偏东,陕西主要受中亚高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前期冬季中高纬度欧洲西北部低槽偏强,中亚长波脊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冷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高,印度洋海温偏低,陕西夏季易少雨。

  • 标签: 夏季旱涝 前期大气环流异常 陕西
  • 简介: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 标签: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 简介:利用淄博地区8个气象站1980—2014年35a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和逐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夏季降水量的气候突变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情况看,淄博地区夏季及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际振动幅度较大,波动幅度6月份最大,7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降水量的线性趋势夏季及7月和8月均为缓慢增多趋势,6月份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南部山区趋势最大,北部次之,中部、东部最小均未能通过a=0.05的显著性检验。全区8月份平均降水量在1997年之后出现显著增多趋势,为一突变现象,突变点出现在1981年;全区夏季平均降水量及6月份、7月份降水量未发生突变现象。夏季降雨变化周期主要表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作用减弱。

  • 标签: 夏季 降水量 变化特征 气候突变 周期 淄博
  • 简介: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 简介: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换算资料,分析了近年(2002-2004年)中国夏季日内降水量变化统计学特征,其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对于东部大部分地区,日内最强降水易出现在下午到傍晚,对于西部大部分地区易出现在夜晚到清晨.夏季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降水大的地区对应潜热通量也大.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计算结果有待更多的观测资料来验证.

  • 标签: 小时降水 近年 夏季 中国
  • 简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庐山2002—2010年夏季(7—9月)强降水(日降水量≥50mm)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天气系统分型,并对降水期间的气象要素变化、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1)庐山夏季强降水日数平均每年为2.8d,少约1d,多达5d。四类天气系统中台风占44%,西风带占32%,副热带高压边缘占16%,东风波占8%。(2)强降水过境时的要素变化,不同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台风影响时会出现降压、降温、增湿、风向旋转、风速增大以及较山下大几倍至几十倍的降水等要素变化;西风带系统影响时,会出现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前降后升的过程;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时,前期高温、气压无明显波动,降水以午后到傍晚雷阵雨为主,常伴有短时强降水和强雷电;东风波系统影响时,要素反应弱,降水既有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强降水,又有台风性质的大降水。(3)台风系统云图主要表现为螺旋状结构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结构,雷达回波表现为混合型降水;西风带系统则呈东北—西南带状云系和带状回波分布;副热带高压边缘在午后到傍晚有一些分散的对流云团不断生消,较少移动,雷达图上午后到傍晚有分散的对流性回波发展;东风波自东向西移动,有带状云系相配合,带来明显的强降水,利用雷达也可以监测到南北向回波带自东向西移动。

  • 标签: 庐山 强降水 天气系统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