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德州站2014年12月7日12:36-17:01自动站出现故障,通过对设备故障及数据处理得出:更换自动站设备时,应将计算机和采集器关闭约3-5mm再启动,有利于故障消除.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数据修改,建议通过监控软件,将主、辅通道启动时间分别改成6和7,保证正点准确数据在正点后7min内上传.提醒设备保障人员在维护设备结束后要及时将改动部分复原或告知值班员,以免造成数据异常给观测工作带来麻烦,从而影响设备稳定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

  • 标签: 自动站 故障排除 数据处理
  • 简介: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对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洋上层流场异常做了模态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果:该流场异常前两个模态均呈现赤道俘获波形式,其异常在赤道上最大,向南北两侧迅速衰减,呈现纬向流的形态;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大洋赤道波动的半波和1波形态,这表明此时赤道波动异常在大洋流场异常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第一模态大洋垂直运动所导致的近表层海温异常与春、秋季不同,此时在赤道印度洋呈现正—负—正的经向分布态势,这与印度洋耦极子(IndianOceanDipole,IOD)的不同,并是IOD在冬季衰亡的直接原因。第二模态相应的海温异常则在赤道东印度洋呈现北负南正的分布态势。第一模态与南亚冬季风异常密切有关,为印度洋冬季风环流模态。第一、二模态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均为3~5年,主要的年代际变化则分别为约18、22年,此外两者还均有约13年的年代际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年代际变化的主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和冬季热带太平洋流场异常第二、一模态的主周期。

  • 标签: 热带印度洋 流场异常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 南亚冬季风
  • 简介: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华北黄淮及周边地区的重度霾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发现全球、区域大气环流异常和局地气象条件是此次重度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过程中,受重度霾影响的面积为71×10-4km-2,霾持续时间达到6d,过程最高小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1100μg/m-3。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和西太平洋波列(中高层)和北极涛动(近地面)均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型分布,综合调控了华北黄淮局地的环流场和气象条件,有利于霾的发生。华北、黄淮上空的异常反气旋能够有效抑制垂直运动,减弱水平风速。与之对应,近地面层为明显的弱低压区和偏南暖湿气流。从局地气象条件看,地面小风速、高湿度以及浅薄的边界层是促使本次重度霾发生的重要因子。

  • 标签: 污染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和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