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陕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13.0℃,较常年偏高0.9℃。全省年平均降水量751.7mm,较常年偏多19%。2016/2017年冬季持续大范围雾、霾,关中大部空气质量较差。夏季多历时短、强度大的极端强暴雨天气,7月25—27日陕北特大暴雨,灾害损失严重;夏季高温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关中、陕南伏旱明显。秋季华西秋雨开始早,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强度强,陕南秋汛灾害损失严重。综合上述分析,2017年陕西气象灾害属于一般年份。

  • 标签: 气候事件 影响评价 陕西省 2017年
  • 简介:利用1981—2015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的日观测数据,通过CLIGEN(ClimateGenerater)天气发生器模拟沈阳地区日降水序列数据,并统计模拟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及年最大日降水量,利用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及峰度对CLIGEN天气发生器模拟的沈阳地区降水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CLIGEN天气发生器对沈阳地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平均值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降水量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eanAbsoluteRelativeError,MARE)分别为2.1%、1.3%和3.3%,年最大日降水量的模拟精度稍差。对于降水最大值方面,CLIGEN天气发生器对沈阳地区日最大降水量和年最大降水量的模拟效果较差,模拟的日最大降水量和年最大降�

  • 标签: 发生器模拟 地区降水 天气发生器
  • 简介:利用2015-2016年西安市逐日空气质量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评价了2016年气象条件较2015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西安空气质量较2015年偏差,优良日数减少,各污染级别日数较2015年均有增加;全年降水日数、有效降水日数和年降水量都有所减少,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作用减弱;秋冬季平均风速较2015年同期明显偏小,比2016年全年平均风速也显著偏小,大气扩散能力减弱;秋冬季冷空气强度虽有所增加,但活动次数偏少,造成静稳天气增多,污染物累积效应持续增强;春夏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气颗粒物减少,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第一次出现的日期相比2015年提前较多,污染日数也有所增加.臭氧已经成为除颗粒物之外的第二大污染源,春末至秋初期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降水 大气扩散 臭氧
  • 简介:结合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实践和标准编制时的相关思考,对气象行业标准QX/T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中考核主体、考核依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结论进行了解析和说明。

  • 标签: 防雷装置检测 质量考核 通则 解析
  • 简介:基于2016年2月和8月江西宜春风廓线雷达探测水平风场数据,分别利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发现,相比原始观测风场,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均能有效过滤风廓线雷达原始风场的高频脉动。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对于空间尺度的瞬时扰动,EOF分析重构法质控效果优于高斯滤波法;对于时间尺度的瞬时扰动,高斯滤波法质控效果优于EOF方法。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水平风场 EOF分析 高斯滤波
  • 简介:利用2017年1月1日-7月31日陕西省十地市空气质量资料和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1-7月陕西省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全省城市空气质量2016年同期相比较差1-3月全省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2.-和PMW),5-7月为臭氧.1-3月各市平均风速均在3.0m/s以下且小风频率较高;全省冷空气活动较上年同期减少3次且强度偏弱;全省平均混合层高度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22m.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增多,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且强度偏弱,混合层高度偏低,是颗粒物污染过程增多的主要因素.5-7月臭氧质量浓度高温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30℃或日最高气温≥35℃时,臭氧显著超标;臭氧质量浓度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升高,日照时数≥6h时,各市臭氧平均质量浓度均较高,日照时数≥10h时臭氧超标率最高;臭氧质量浓度随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相对湿度〈60.0%时,臭氧平均质量浓度超过140μg/m3,当相对湿度≥70.0%时,臭氧超标率明显降低.与上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是造成臭氧超标日增多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 气象条件 颗粒物 臭氧
  • 简介:文章对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2015年11月—2016年1月)空气质量指导预报从单时次预报、逐日预报、过程预报3个方面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分析表明:(1)单时次(08时)PM2.5、PM10等要素浓度预报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PM2.5、PM10、CO、NO2、O3、SO2冬季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52.99、68.21、1.25、17.89、26.93、23.76ug·m-3,且PM2.5PM10误差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相关系数为0.91;单时次(08时)AQI预报准确率为72.94%。(2)逐日AQI检验误差65.41,AQI预报准确率为64%。(3)空气质量污染过程预报较为滞后,其中单峰型污染过程波峰预报时间滞后48~60h;双峰型污染过程中第一个波峰预报时间滞后60h左右,而第二个波峰滞后1d左右;持续性污染过程中波峰预报时间滞后约36h。

  • 标签: 检验分析 单时次检验 逐日 AQI 检验 污染过程检验
  • 简介:适应性治理通过边学边做,针对各地方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系统、地方知识文化等基本特征,基于一个动态、自下而上和自组织的过程不断测试和修正制度安排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通过内蒙古3个地区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对其气候变化风险和社会脆弱性的评估,发现其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程度的社会脆弱性正是源于不同的草原利用机制和基于此的社会合作机制。正是因为3个案例地的牧民有着不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记忆,所以他们面对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牧户可以依赖于社会资本移动牲畜来渡过难关,有的牧户则可以在嘎查范围内重启社会记忆,通过合理安排草场利用和移动牲畜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而有的牧户则只能通过买草料独立抗灾。这样不同的结果有力证明了适应性治理在提升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地区层面引入适应性治理,可以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有利于自然、社会及管理的多学科协同,“未来地球计划”的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和协同推广理念不谋而合,是“未来地球”思想在气候变化适应研究中的实践。

  • 标签: 适应性治理 社会脆弱性 恢复力 草原保护 社会记忆
  • 简介: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 标签: 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科研论文 文献计量分析 发达国家 自然生态环境
  • 简介: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以微信气象服务为分析对象,首先选取国内各省级官方气象微信公众号和知名气象机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按阅读数排序,挑选Top1000文章,然后对选取文章进行关键词的词频计算,得到共词矩阵;对共词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微信气象服务的热点分布及层次交叉性。其次,对优秀气象微信公众号进行横向和纵向剖析,同时结合前文服务热点分析结论,从"形""实"两方面讨论了微信气象服务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供参考和提高。

  • 标签: 新媒体 微信气象服务 热点 发展研究
  • 简介:气象文化建设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业务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业务持续发展,二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做好气象文化建设,既能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为气象现代化人才发展指明航向。通过梳理近年来陕西气象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实践经验,归纳凝练出气象文化建设的特点、内涵及意义,研究气象文化建设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关系及作用,进一步阐明二者互为依存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气象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气象文化建设 实践 成效
  • 简介:L波段雷达经过多年业务运行,故障频发,极易造成记录缺测或中断。如何在故障出现时完成观测任务,保证气象数据准确和完整,值班员的应急处置方法及时得当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西安泾河站2017年11月23日02时的一次L波段雷达系统突发性故障为例,从故障研判、仪器准备、数据观测、记录处理、编发报文等方面详细记录了单独测风应急观测业务流程和操作技巧,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高空气象观测 应急处置 GTC2型备份接收机
  • 简介:为提高CIMISS数据服务能力,研究CIMISS系统数据处理和服务流程,梳理分析了CIMISS数据处理入库积压原因,针对可能出现因软、硬件异常导致CIMISS数据服务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根据系统结构特点和数据服务需求,设计了CIMISS降级备份系统。通过运行测试发现,该降级备份系统可稳定提供气象业务所需的基本气象资料,能有效应对CIMISS数据服务终止等极端事件,同时显著提高CIMISS中本地化数据的入库处理效率。

  • 标签: CIMISS 降级备份系统 入库效率 系统设计
  • 简介:1会议概况及背景受瑞典皇家环境研究所PeringeGrennfelt博士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晓斌研究员于2017年11月5-9日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酸雨研究控制50周年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有关东亚酸雨研究方面的报告。此次会议为纪念酸雨研究控制50周年的重要活动,会议由北欧部长委员会、瑞典环境保护局、瑞典皇家环境研究所(IVL)、Mistra瑞典战略环境研究基金会、挪威气候环境部、挪威气象研究所、挪威科学文学院、挪威空气研究所等组织召开并共同资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酸雨 控制 环境保护局 斯德哥尔摩 研究所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其中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根据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气象精准减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求努力方向。指出气象精准减灾要在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三个方面强化能力,才能助力脱贫攻坚。

  • 标签: 气象精准减灾 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 简介:为了掌握渤海海洋气象灾害的特征,提高海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根据天气学原理并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利用Micaps、卫星云图、探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及大浮标站资料,对2001-2015年渤海海区由大风、大雾、强对流引发的78次海难事故的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海上大风以冬季和春季偏北大风为主,偏南大风次之,影响渤海及沿岸地区的偏北大风冷空气可以分为北路、西北路和西路3条路径,偏南大风地面气压场可以分为东北低压型和华北地形槽型.渤海海上大雾多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多发的平流雾通过东、东南和西南3条路径进入并影响渤海及沿岸地区.渤海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低涡(低槽)和东北低涡(低槽)影响.

  • 标签: 大风 大雾 强对流 天气分型 监测预报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代表团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生态部所属联邦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局(Roshydromet)代表团气象科技合作第9次正式会议纪要,2017年10月2-7日,北京市气象局巡视员刘燕辉率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伍永学、北京市气象台何娜、河北省气象台连志鸾一行4人赴Roshydromet访问交流(图1)。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水文气象 环境监测 北京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科技合作
  • 简介:1概况2017年10月10-17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温室气体室方双喜、梁苗和浙江省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副站长马千里赴俄罗斯奥布宁斯克访问,此次访问是基于中国气象局俄罗斯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局(Roshydromet)2015年签订的双边合作计划之合作领域1.2项“开展气候变化和环境气象相关的温室气体、臭氧、

  • 标签: 环境监测 水文气象 俄罗斯 中国气象局 温室气体 合作计划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分布变动情况,对于选取能见度目标物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Googleearth、GPS、数码照相、visio2003软件等技术手段配合制作出新的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有助于提高台站能见度观测业务质量

  • 标签: 气象站 探测环境 能见度 目标物 应用
  • 简介:气候变化增加了国际河流冲突的可能性,加强跨境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是流域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梳理了适应性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认识到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要发展一套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策略的程序。通过论述气候变化下跨境水资源的适应性评估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包括信息收集、需求分析、对策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实施与调控5个阶段。该项研究将适应性管理气候变化、定量化脆弱性及适应能力关联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和动态调控等有机结合,为从跨界层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提供了思路方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跨境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