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日子,更确切而言,那是在希望加入这个新组织国家交存第30份《公约》批准书之后第30天起生效之日。早在1947年10月11日,出席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国家气象局长大会31个国家代表就已一致批准了《公约》文本。

  • 标签: 人类安全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日 公约 华盛顿 生效
  • 简介:提倡气象文化、重视气象文化、建设气象文化,是现代气象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个工程,一个复杂、庞大、持久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事。也许它根本就没“完工”这一天,因为一个组织文化、部门文化和一个国家文化一样,

  • 标签: 文化建设 气象文化 可持续发展 行业 系统工程 气象工作者
  • 简介:猎手裕强死了,由于死突然,谁也不相信。他死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说起裕强,那可是苏勒草原响当当的人物。一手好枪法使他每次打猎回来行囊不空,大有熊、麝香、狍鹿、马鹿,小有兔、鸡、鸭……直叫那些父老乡亲眼馋。长时间瞄枪,裕强左眼常常紧闭,时间长了,无论干啥,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走路也闭着一只眼。打猎时,极少浪费子弹,常常将猎物一枪毙命。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姓焦裕强叫成了“就一枪”。

  • 标签: 草原 时间 打猎 马鹿
  • 简介:简要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气象行业发展影响及发展商业化气象眼务重要性和必然性。建立包括观念、体制、机制、知识、科技在内气象创新体系。

  • 标签: 知识经济 气象服务 发展战略
  • 简介: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不同,它不是一项单纯业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是人们生存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问题,而气象服务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用户,服务对象有不同需求,也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影响。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范畴。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气象业务 体制 综合观测 预报预测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理论提出了“企业文化”概念,并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大潮流。行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延伸和扩展,随着中西方管理全面接触和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格外青睐和重视。在这样情况下,中国气象局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气象行业文化并使之与另外两大战略并列,从而形成拓展气象工作领域战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设气象文化工程三足鼎立之势,对于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新理念总揽气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成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增强部门凝聚力,不断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深远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行业文化 气象事业发展 青海 20世纪 企业文化
  • 简介: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2月30日致国家气象局“关于批复气象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函”中明确气象行业标准归口范围为:陆地、海上大气探测,气候监测;大气质量本底宏观监测:气象情报传输,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天气预报、警报;气象仪器装备;气象计量器具、气象计量技术规范。气象行业标准代号为:QX。

  • 标签: 标准代号 气象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 计量器具 国家技术监督局 气象情报
  • 简介:所谓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现代工业设备,现代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方法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技术从生产者直接经验积累传统技术,发展为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农业技术体系;把工业部门生产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由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逐步取代人畜力耕作;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高度发展,传统自给自足经营方式被高度社会化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科学管理所取代。

  • 标签: 现代农业 气象科技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方法 农业科学技术
  • 简介:适应行政区划调整要求,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佛山气象体制改革一揽子方案,即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撤销区气象局,集约建设市气象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全市气象事业资源,实现其效益和效率最大化,最终在市公共财政框架下一劳永逸解决佛山气象事业生存与发展问题。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体制改革 佛山 战略创新 中国 行政区划调整
  • 简介:通过对上海市仓储行业24家单位进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调研,确定对仓储行业有影响气象条件和生产环节,评估仓储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计算得出仓储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值。

  • 标签: 气象服务 评估报告 服务效益 行业 仓储 效益评估
  • 简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特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也专指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教育、科学等。文化又是深层次领域里一种具有道德生命“精灵”,其本身就是一种根脉相近、气息相通历史积累和沉淀,具有很强地域性和行业性。

  • 标签: 文化建设 行业性 地域性 精神财富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历史
  • 简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建立信息管理体系,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使之成为地球观测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有关省局研讨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有关情况。重点总结了气象行业资源、信息共享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加强气象行业资源、信息共享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资源 气象行业 地球观测系统 管理体系 发展战略
  • 简介:分析了气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研究了气象服务概念、分类和特点,重点探讨了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基本思路,研究了确定高气象敏感行业以及应用气象服务效益占行业年产值比率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评估法(Dephimethod—德尔斐)对全国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经评估分析,在中国目前气象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气象服务在各行各业中年平均效用至少不低于2793亿元人民币(不含成本)。

  • 标签: 气象工作 评估方法 服务效益 行业 中国 气象服务
  • 简介: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详细技术为基础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第三类(T3)方法为辅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 标签: 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 电力行业
  • 简介: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管理工具,对工业行业减排成本造成不同影响。以污染控制政策稳态总期望社会成本函数为基础构建碳减排成本函数,比较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下水泥行业减排成本,发现影响两种环境管理工具成本要素。以广东和山东水泥行业实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碳价和碳税税率差距不大时,由于碳交易机制需要较高建设成本,碳税更具成本优势;短期内,由于减排技术投入成本较高,与强制性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机制更具成本效益;碳价、碳税税率、最佳可获得技术价格、企业预期、碳交易建设与管理成本都会影响碳交易机制和碳税在减排成本上比较优势。建议设计互补型碳排放管理政策组合,使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发挥各自制度优势。

  • 标签: 碳交易机制 碳税 减排成本 水泥行业 广东省
  • 简介:2004年8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我局开展了行业气象台站基本情况统计(国统函[2004]132号)。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行业气象台站基本数据统计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对全国行业气象台站进行一次全面的、数据准确权威性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工作和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整体设计和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气象行业 气象台站 统计分析 气象事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 统计工作
  • 简介: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14.6%节能潜力和15.3%~16.3%CO2减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累积CO2减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减排约贡献了总减排量42%,其次是燃烧减排(36%)和电力减排(22%).

  • 标签: 节能潜力 CO2减排潜力 中国 水泥行业 碳减排措施
  • 简介:由于美国地域广阔,地形、生态、气候和经济多样性以及散居的人口和不同生活方式,气候变化对美国影响会有很大差异。这样一个拥有13.6多万亿美元GDP和3.02亿人口大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取决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对影响严重性认识、对影响全部含意理解能力以及在投资和政策决策中反映这种认知程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行业经济 美国 生活方式 理解能力 多样性
  • 简介:2012年,中国房间空气调节器(空调器)保有量约为3.57亿台,依据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保有量装机容量,采用各省市夏季平均温度估算超过26℃时间作为运行时间计算得出年电力消耗约3.28×10^11kW·h,折合碳排放约为318MtCO2当量。由于空调器国内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当前4~5倍。在电力结构不变情景下,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2030年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约为603MtCO2当量。假设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高能效产品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并伴随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如水电、核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比例不断提高,在满足中国空调器需求前提下,2030年中国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争取控制在当前水平。

  • 标签: 房间空气调节器 电力消耗 能效 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