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三维冰雹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2007年7月24日冰雹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维冰雹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单体对流云顶高度、体宽度、回波强度等参数,且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还能模拟防雹作业后的效果,可作为研究冰雹形成机制和提前预报冰雹的的参考方法。

  • 标签: 冰雹云 数值模式 业务应用
  • 简介: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观测试验”观测的气溶胶和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cm-3。4500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量级仅为10cm-3;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m以上基本为单峰分布。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 物理 降水 观测试验 平均直径
  • 简介: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半均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的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的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的冰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粒子尺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的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的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 标签: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
  • 简介: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场的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的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三维结构对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三维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场所体现的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的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