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着重讨论了冬季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和前期(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江西北部6~7月降水的关系。

  • 标签: 高原积雪 副高位置 汛期降水
  • 简介:基于ECMWF模式逐日24h降水预报及实况资料,通过计算预报误差统计量、单站预报准确率,利用预报误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地区2014—2016年4—6月24h降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地区汛期ECMWF模式24h降水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但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九江及上饶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15—19mm,南昌和宜春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22—25mm时,预报准确率可达80%;预报误差分布主要划分为空间一致型、南北差异型、马鞍型和三段型;预报误差分布可能存在8d或12—13d较长周期以及2—3d或4—5d较短周期。

  • 标签: 预报误差 降水 ECWMF模式 阈值 EOF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GPS/MET水汽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江西省2016年1月22日和31日两次暴雪过程的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温度垂直结构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短波槽、700hPa和850hPa的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雪直接影响系统.整层大气高湿近于饱和,中低层有逆温.暴雪产生在700-500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850hPa东北风与东南风辐合的区域,近地面层都是东北风.2)两次暴雪过程水汽输送条件、冷空气的强度以及南下的方式都有差异.前次暴雪过程中低层先有冷空气影响,而后中高层暖湿气流北上,中低层能量低,以稳定性降雪为主,持续时间长;后次暴雪过程中,先是中低层暖湿气流北上,而后强冷空气从低层楔人,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对流发展,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短.3)两次暴雪期间GPS/MET可降水量均在20mm以上,降雪开始前和暴雪出现前GPS/MET可降水量都出现连续增长的峰值,对降雪预报有-定的指示性.另外,雷达速度图上零速度线的形态变化对降雪持续时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暴雪 水汽输送 温度层结 可降水量
  • 简介:利用1961—2013年4—5月辽宁省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61—2013年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为4月17日至5月3日,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2日,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的平均日期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推后。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是影响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的主要环流系统,受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阻挡,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堆积,在对流层低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激发了辽宁省北部地区的一个气旋式环流,水汽从孟加拉湾地区经中国中东部地区输送至辽宁地区,为辽宁地区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透雨 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 贝加尔湖 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