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3月28日的《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美联邦3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美国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指出公路、码头、铁路尚未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

  • 标签: 气候变化 公路 码头 铁路 《SCIENCE》 交通系统
  • 简介:利用2004—2014年鹰厦铁路线的水害资料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值及其概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004—2014年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年际变化差异大且分布不均,铁路水害发生时间集中在汛期,局地性较强;鹰厦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值为: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为47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为108mm、连续降水量为228mm及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达3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达10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铁路封锁警戒降水的概率预报模型回报准确率达90.2%。结合铁路封锁警戒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和警戒降水临界值共同判断降水天气过程是否封锁铁路运营的准确率更高,可为铁路安全运营和高效调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鹰厦铁路 水害 降水临界值 概率预报
  • 简介:赤大白(赤峰-大板-白音华)铁路,北起西乌旗白音华煤田,南至内蒙古赤峰市,全长361Km。根据赤大白铁路设计要求,需要在阿山河大桥、灰通河大桥、塔拉索河大桥及红卫车站设计、安装CAWS600-R自动气象站,为机车的安全运营提供准确的气象保障。为此,我们为该部门在距赤峰市300Km以外的阿山河大桥、灰通河大桥、塔拉索河大桥及红卫车站设计、安装了4套CAWS600-R自动气象站。由于上述3桥1站处于偏远地区,不具备GPRS无线传输条件,所以我们利用SRX单板(子速率接口板)将CAWS600-R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输出的9.6kbit/s数据复用到铁路沿线现有的64kbit/s数字通道上,实现气象资料的远程传输。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数据采集器 光纤收发器 子速率接口
  • 简介:气候变化对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影响显著,因此,青藏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地区的筑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解决高温高含冰量路基稳定性问题,修建青藏铁路时提出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想。该筑路工程技术通过采用调控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以及综合调控措施达到降低多年冻土温度、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确保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

  • 标签: 青藏铁路 气候变化 筑路技术
  • 简介:基于1951—1998年的铁路重大洪水灾害资料,对中国铁路洪水灾害频次、致灾程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1998年,中国铁路年均发生3.1起重大洪水灾害,重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国铁路年均行车中断63d,其中1954、1960、1981、1991和1996年是铁路洪水灾害严重的年份。铁路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但行车中断天数在8月最多。从铁路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线路是兰新线,其次是京广线和陇海线,致灾程度最严重是淮南线。对中国不同区域铁路洪水灾害的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铁路 强降雨 洪水灾害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蓟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但建设在高原冻土之上的青藏铁路在设计和施工时都留有余地,可以保证在至少40年内不会受气候变暖影响。

  • 标签: 气候变暖 青藏铁路 政协委员 记者采访 青藏高原 全球气候
  • 简介: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1975--2005年我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CO2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由于蒸汽机车不断波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所取代,我国蒸汽机车CO2年排放量逐年降低,内燃机车的CO2年排放量逐年上升,铁路机车CO2总排放量由1975年的4223万t降至2005年的1640万t,CO2排放强度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年均降低2.4g/换算吨公里。我国铁路机车的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CO2排放量的比重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 标签: 中国铁路 机车耗能 CO2排放量
  • 简介:阐述了气象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结合山东省气象与电力行业的合作实际对目前气象和电力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有待开发和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项目和领域进行了探讨,为气象部门如何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如何更进一步的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合作内容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气象灾害 电力系统 能力 防御 电力行业 安全运行
  • 简介:为了探索夏季(6~8月)日气象负荷的最佳分离方式和引起日最大电力负荷波动的主要因子,以及建立预报模型最佳个数,基于北京市2005~2010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和间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方法将气象负荷从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中分离出来,分析北京夏季气象负荷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及炎热指数、高温持续日数、炎热日数持续时间、前一日气象负荷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基于2005--2009年夏季逐日气象负荷和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日最大电力负荷的预报模型,将2010年夏季北京日最大电力负荷作为预报效果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2005~2010年,北京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具有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坍,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具有显著的星期效应;与去掉逐年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趋势和夏季平均日最大电力负苘趋势相比,去掉全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变化趋势的夏季日气象负荷预报模型的拟合能力更优;北京夏季日气象负荷与当日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与前一日气象负荷也关系密切;利用前一日相对气象负荷和当日气缘要素一周逐日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北京 日最大电力负荷 气象因子 趋势分离方式 预报模型
  • 简介: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的详细技术为基础的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的第三类(T3)方法为辅的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的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 标签: 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 电力行业
  • 简介:采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各省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研究时期内,中国电力行业排放增长6.2倍,达到38.0(95%信度区间为31.3~46.0)亿tCO2当量(CO2-eq),而各省排放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排放重心向西部省份转移,内蒙古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排放最大的省份。同时基于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方案,预测了2015—2050年不同电力需求情景下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达到排放峰值情况。电力需求高增速情景下2034年达到排放峰值59.5(49.3~71.8)亿tCO2-eq,而低增速情景可以提前至2031年达到排放峰值,且峰值水平下降7.7(6.3~9.3)亿tCO2-eq。

  • 标签: 电力行业 温室气体 空间分布 情景分析 排放峰值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各省电力消费详细来源的消费端排放计算方法,该方法使用不同来源电力的特征化排放因子估算调入电力隐含排放.对2005年和2010年各省电力部门CO2排放量进行估算,并与生产端方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消费端方法计算后电力净调出省排放量下降,2010年内蒙古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值高达1.09亿t,该差值相当于陕西发电排放或加拿大发电和供热总排放;相反,使用消费端方法计算后电力净调入省排放量上升,2010年河北排放量上升0.74亿t,北京上升0.60亿t,北京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幅度高达320%.

  • 标签: 电力部门 CO2排放 消费端方法 生产端方法
  • 简介:以欧盟碳市场的实践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调研分析了碳成本传递原理,重点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电力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电力市场结构。分配方式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包括配额是否免费发放、是否实时更新免费配额的发放额度、关闭的发电设备是否获得免费配额和新进入者是否发放免费配额等因素。电力市场结构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供给条件。最后,基于当前国内碳市场试点的碳配额分配方式,给出了循序渐进地改变碳排放额初始分配的方法、减少一次性发放未来相对长时期的免费配额、选择基于发电量发放免费配额而非装机容量发放免费配额等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碳市场 成本传递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市场竞争
  • 简介:气温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显著变量之一。国外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如在美国,当气温升至18℃以上时,每变动2.8℃,电力负荷会变化2%。我国的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上海、武汉、北京、福州等许多城市的用电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气温与负荷的短期预测,以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气温与能源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并不多。

  • 标签: 电力负荷 典型城市 气候变化 温度变化 优化 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