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北京市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重点分析了北京的地理气候特点、超大城市承灾体特点、首都的特殊功能、气象灾害和高影响天气特点及其所引发的特殊气象服务需求,并结合这些特殊需求剖析了目前北京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在业务技术支撑能力和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首都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技术支撑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气象服务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对策。

  • 标签: 气象服务 北京市 需求分析 管理运行机制 支撑能力 业务技术
  • 简介: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总体效益,基层气象局的服务能力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报告在对全市12个区(县)局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本市基层气象局的服务现状和业务发展需求。为运作本市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总体思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服务需求 气象局 天津市区 服务业务 总体效益 能力建设
  • 简介:正象引言中所述,气候与地形变化、陆面或海表状况差异联系很大,呈现出一定中尺度变率。这正是在本章的讨论中不能忽视气候监测的原因,它也是中尺度观测支持的若干国家需求的应用之一。

  • 标签: 气候监测 地形变化 中尺度 海表 陆面 变率
  • 简介:通过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估问卷调查”项目中有关手机发布信息调查数据的研究得出,城乡居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中“手机短信”和“手机彩信”已经成为城市和农村第二大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并提出希望“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看)到天气预报警报”、“发布途径和渠道多些”、“进一步推出个性化预报产品”等改进气象服务的相关建议。

  • 标签: 公众气象服务 需求分析 信息产品 3G 手机彩信 调查数据
  • 简介:总结了“十一五”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研究分析了“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求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对策建议。

  • 标签: 气象事业 发展 “十一五” 公共气象 安全气象 资源气象
  • 简介:“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当前,国家立法在公共视野的引领下,开始了一次历史性转型,极大地改良了法律体系的整体生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气象法律体系也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气象立法既要响应国家大势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从战略的高度,谋求长远发展,又要从实践出发,把握具体立法需求,体现鲜明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本文尝试着从背景趋势、现状需求等方面分析,探索今后一个时期气象立法的对策思路,希冀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立法 求和 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 适用性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其中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根据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气象精准减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求与努力方向。指出气象精准减灾要在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三个方面强化能力,才能助力脱贫攻坚。

  • 标签: 气象精准减灾 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 简介:宁波港是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为了气象更好地服务于港口生产建设,通过对港口从业者——宁波港集团公司,港口管理部门——宁波海事局,展开问卷、座谈、现场走访、电话等调查,从而对港口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式等做出建议,进而使气象服务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港口气象 服务评估 需求调查
  • 简介: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模型),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对该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模型中的政策评价进行了介绍。同时报告了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相应的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5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可能增加1.4倍,2050年可能增加1.9倍。但中国也有较大的机会在2020年之后将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将CO2排放控制住,使之不再出现明显增长,甚至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下降。

  • 标签: 排放情景 能源 气候变化 模型
  • 简介:第2章以及附录A分别阐述了适宜国家范围的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支持研究观测的空间分布和时间频率的基本原理。这些是中尺度观测的最基本应用,此外它还服务于很多其他应用,这些应用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 标签: 中尺度 能源安全 观测 经济 天气预报 时间频率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的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的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减排成本和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的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和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家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的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和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的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统计整理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1998年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并结合降水形态和降水时段的风速,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量较现行地面气象定时观测雨量器所测降水量平均偏多13.39%,其中降雨量平均偏多11.98%,降雪量平均偏多36.52%.并且随着降水时段风速的增大,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偏多率也随之增大.

  • 标签: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1992-1998年 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 降水形态 降水时段
  • 简介:6月初—7月初是长江流域梅雨期,也是江西主讯期,其间降水差异甚大,有的年份降水特多,常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却又降水稀少,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旱.本文根据江西省35个台站降水资料,对1952—86年(35年)江西汛期降水量大小进行排名(排名表略),然后从中选取较典型的前5名多雨年(1954、1962、1969、1977、1982年)

  • 标签: 汛期降水 梅雨期 南亚高压 副高控制 脊线 环流指数
  •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 简介:通过对1998年1月22—23日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这些物理量场与暴雪的对应关系,从预报角度提出预报大到暴雪的着眼点。

  • 标签: 暴雪 形势 物理量场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