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GPS/水准网点的基础上,利用重力资料确定网区的高程异常走向,再利用各点的大地高和正常高求得高程异常,借此精确确定沿海地区局部的似大地水准面。

  • 标签: GPS水准 大地水准面 精化 沿海地区
  • 简介: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灾害之一,是现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重要的基础设施,私人和公共财产以及经济发展等构成了重大风险.本文通过对域外国家沿海地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对可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海平面上升 沿海区域 气候变化适应 法制保障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精度问题。在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该系统是一个节约大量投资、用户广泛、效益显著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的精度与用户到基准台的距离、用户收到差分信息的时间以及接收机的性能有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为距基准台200海里(海上),定位精度优于5m(2DRMS,95%置信度)

  • 标签: 定位精度 中国沿海 基准站 基准台 GPS接收机 伪距差分
  • 简介:《北极航海地图集》是我国首部详细反映北极自然地理、通航条件和助航资源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在编绘方式上与其他图集不同。针对图集编制中遇到的问题,从资料收集与处理、内容设计、专题要素表示方法、色彩与符号设计、版式设计、地图整饰、工艺流程等7个方面,介绍了图集的设计思想与编制技术,可为其他同类图集的编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专题地图 专题海图 地图集 地图设计 极地
  • 简介: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的集聚化特征日益凸显,其对海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利用区位熵法测度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比较发现,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在10年间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由此呈现出区域分布的不均衡特征.其次,探究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沿海省市海洋产业集聚化发展的对策.

  • 标签: 海洋产业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区位熵
  • 简介:登陆或经过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热带气旋所伴随的大风、大雨、风暴潮等灾害造成沿海地区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进入南海后穿过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再次登陆广西沿海的次数最多,该类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平均值为111.2cm,到达非登陆台风增水的2.6倍。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强台风天气系统、全日大潮、河流下泄洪水直接有关。强台风产生巨浪及降雨,使入海河口水位上升,与风暴潮叠加后产生明显的增水,造成巨大的潮灾。

  • 标签: 广西沿海 热带气旋 灾害成因 影响分析
  • 简介:沿海航路离岸远、跨度大,测量精度要求高,水位控制是影响沿海航路测量成果精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国沿海航路测量水位控制的特点和难点,结合辽东湾满载VLCC推荐航路扫测工程案列,探讨了验潮站布设、海上定点验潮站数据获取、深度基准面确定、水位改正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适用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水位控制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以期为中国沿海航路测量水位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航路 水位控制 验潮站布设 潮位推算 深度基准面 水位改正
  • 简介:根据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91-2010年,20年的潮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到天津平均每年发生近10年的100cm以上的增水过程,天津沿海夏秋两季的最高潮位和平均潮位最高,且最大增水值多出现在夏秋两季,超过100cm的增水天数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并从天文潮因素、气象因素、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以及地理因素等,总结了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暴潮灾害防范措施。

  • 标签: 天津 风暴潮 增水 统计分析 成因分析
  • 简介:明代东南海疆的倭乱深刻影响了边海地妇女的生活。当时倭乱烈女入方志的现象以今宁波市各地为最盛,可理解为倭乱烈女书写与地方社会受灾强度的耦合。在方志对倭乱烈女的塑造中,多元变奏之上有良家殉死、弱肩挑担两大母题,呈现了儒家道义、妇女实际境遇以及倭乱势态的三位共构。明代浙江方志中的倭乱烈女有突出的"男魂女像"、"无奈臆想"表征,是为地方男性创伤痛苦、愤懑的另类发泄,表达了倭乱焦虑中男性应激心理。

  • 标签: 倭乱 明代烈女 东南海疆 方志书写
  • 简介:利用NCEP/NCARR2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西南地区气象台站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带通滤波、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2010年东亚冬季风月内尺度振荡特征及其与西南李区冬季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2010年东亚冬季风在月内时间尺度上主要存在7天左右、12天左右以及30天左右为主要振荡周期的低频振荡。东亚冬季风月内尺度,准1周、准2周时间尺度内的振荡特征可以很好指示出同期西南地区较强的低温过程,且在准2周尺度比准1周尺度对西南地区冬季低温的影响更明显。月内尺度、准1周、准2周尺度上东亚冬季风正、负位相时,无论是对流层高层、中层、低层环流场分布形势均有显著差别,当东亚冬季风正位相时对流层从高层到低层环流场形势均有利于西南地区科季低温,而负位相时环流形势相反,不利于西南地区低温。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月内时间尺度 西南地区 冬季气温 低频振荡
  • 简介:给出了光散射、后向散射以及拉曼后向散射等基本概念,推导了后向散射截面与后向散射微分截面的基本关系,以及散射微分截面的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出了振动拉曼散射、振动一转动拉曼散射、转动拉曼散射、瑞利散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647nm红光的拉曼后向散射检测海面以及区分海面与陆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载激光海洋测深的精度。

  • 标签: 激光测深 散射 后向散射 散射截面
  • 简介: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2月8日在天津召开了京、津地区委员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孔令户主持,副主任楼锡淳、梁开龙、沈文周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张燕平、陈洪云、周宏山、管铮、王泽民、韩振标、李梅春(里弼东代表)等委员和刘保良秘书,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副主任楼锡淳传达了中国测绘学会1994年学会工作会议精神。委员们认为今后要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积

  • 标签: 中国测绘学会 海洋测绘 专业委员会 学术交流 学会工作 地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