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创刊《湿地科学》,历经9年连续出版,期刊索量、摘量、引量、他引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不断提高。至2011年,《湿地科学》已经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这些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为: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标签: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湿地科学 期刊评价 自然科学 国内 定量评价指标
  • 简介:ENVIEX软件Feature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面向对象方法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对象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1;②面向对象方法分类中提取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对象”,且合理影像分割下得到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评价、最优分割尺度选取、特征空间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步探讨。

  • 标签: 湿地景观 遥感影像分类 面向对象方法 景观生态学 影像分割 特征提取
  • 简介:通过等温热力学吸附实验,比较人工湿地基质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污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基质氨氮吸附过程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氨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27mg/g、6.15mg/g和0.98mg/g;经高钙废渣处理污水,出水最清澈;高钙废渣对氨氮吸附效果最好。用吸附效果最好高钙废渣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吸附氨氮基质柱实验,以高钙废渣为基质模拟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率为20%~42%。

  • 标签: 氨氮 等温吸附 基质 人工湿地
  • 简介:本研究彰化滨海工业区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林下有客土处、无客土处及邻近非造林地进行土壤取样分析,以评估滨海环境通过客土及植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成效.将土壤分成0~10cm、11—20cm、21~30cm、31~40cm分层取样,结果表明:3土壤均以砂粒含量最高(80%以上);pH值以客土林地最低(pH4.80~6.71),显示植物作用明显降低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以林地客土土壤最高(0.41%~2.15%),但仍属于极低(〈2%)等级;土壤全氮方面,同样以林地客土最高(0.011%-0.075%),但不论林地、非造林地或有无客土之处,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0.1%;有效磷方面,林地含量明显高出非造林地,应与土壤有机质与pH值等差异有关;阳离子交换量(CEC)方面,林地客土含量为2.06~3.92cmol(+)·kg^-1,林地无客土含量为1.96~3.14cmol(+)·kg^-1,非造林地含量为1.56~5.20cmol(+)·k^-1,三者具显著差异但均属极低(〈5)等级;pH值随土深而增加,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交换性钙离子皆有随土深而下降趋势;其余性质则无显著深度差异.综合而言,彰滨林地土壤性质受生物作用影响,pH、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但离适合般植物生长土壤性质仍远.

  • 标签: 木麻黄 土壤性质 客土 彰滨工业区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锰和锌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微量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氮代谢起到重要影响;锌元素还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合成息息相关,锰元素则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是盐生植物适应环境不可缺少元素。于2008年5~11月,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对翅碱蓬(Suaedasalsa)锰和锌含量与累积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和低潮滩翅碱蓬锰和锌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潮滩翅碱蓬不同器官锌含量都大于低潮滩翅碱蓬,而低潮滩翅碱蓬除了根锰含量小于中潮滩翅碱蓬外,其他器官锰含量都大于中潮滩翅碱蓬;二者不同器官锰和锌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变化模式虽存在定差异,但整体上都表现为生长初期锰和锌含量较低,之后波动增加;二者枯落物锰含量变化较为致,但锌含量差异显著(p〈0.05);尽管中潮滩翅碱蓬与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含量间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表现型植被间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其生理生态结构以及对锰和锌元素吸收与利用程度差异有关。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储量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且变化模式大多符合Gauss曲线;翅碱蓬生长阶段,根为中潮滩翅碱蓬锰和锌元素主要储库,含量分别为(26.23±5.43)%和(2.84±1.06)%;根也为低潮滩翅碱蓬锌元素主要储库,含量为(19.58±10.95)%;而茎为低潮滩翅碱蓬锰元素主要储库,含量为(42.09±4.08)%。二者枯落物中锰和锌储量,特别是锌储量,所占比例很高,这可能与翅碱蓬生长末期,地上不同器官中残存大量锰和锌元素,在其死亡前因移动性较差而无法大量转移有关。研究发现,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含量和储量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

  • 标签: 潮滩 翅碱蓬 新生湿地 黄河口
  •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产业业态模式,是文化产业化必然结果.闽台合作不断深入背景,扩大并加深闽台两岸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对适合闽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新型方式做出相关思考.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茶文化 闽台合作
  • 简介:由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和地理位置独特,城市边缘区是中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关注热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科学制定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典型亚热带城市边缘区——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引入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改进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CLUE-S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非空间需求模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参数回溯研究区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了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拟合精度良好(Kappa指数为0.72).研究结果表明:以Tietenberg资源配置模型作为CLUE—S模型非空间需求计算方法定意义上是合理,同时,模拟结果也进步证明了城市边缘区以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用地矛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发展合理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该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管理政策参考依据.

  • 标签: 城市边缘区 CLUE—S模型 Tietenberg模型 仓山区
  • 简介:GIS技术支持,以福州市鼓楼区铜盘河沿岸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社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污染源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遥感影像,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空间信息矢量化,建立起社区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模块:地图显示、数据输入、信息查询和专题图制作.本研究在建立数据库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库对于社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 简介: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状况,北京市杨镇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式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影响,并开展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去除,2d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去除;人工湿地0~10m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基质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0m、2m、4m处基质堵塞最为明显,因此,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级B限值。

  • 标签: 农村生活污水 地埋式预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 景观湿地 污水处理效应
  • 简介:再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再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植物种子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再力花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环节之,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物种分布现状,对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物种87,其中生态林物种26(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包括26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持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湿地健康,实现流域内"人-水-湿地"和谐是新时期流域水资源管理目标。流域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背景,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概念,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剖析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以流域湿地水文模型为重要技术手段,以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重点考虑湿地生态需水变化过程,将湿地作为优先用水单元,优先级仅次于生活用水,通过生态配水确保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思路,初步构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对有关流域湿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未来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流域 湿地 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循环模拟
  • 简介:本研究以瓯江河水为对象,研究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重金属(Cu、Zn、Cd、Pb)离子吸附行为.分别进行了Cu、Zn、Cd、Pb悬浮颗粒物吸附速率,解吸速率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Cu、Zn、Cd、Ph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为8h,解吸平衡时间为4h.本实验条件,悬浮颗粒物对Cu、Zn、Cd、Pb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1mg·g^-1、3.363mg·g^-1、0.2828mg·g^-1、2.828mg·g^-1.外加DOM可以抑制悬浮颗粒物对金属离子吸附,但对已经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金属离子,外加DOM却不能显著促进金属离子解吸.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溶解性有机质
  • 简介:以九龙江流域典型农业源头溪流——五川溪为研究区域,开展每月次共2年NO,采样用于溪流氮饱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7年溪流NO,浓度分别为35.5~319.5μeqL^-1和5.0~353.6μxeqL^-1,根据Stoddard和Traaen提出氮饱和划分准则,五川流域分别处于氮饱和阶段2/3和阶段2,接近氮饱和.氮饱和阶段随着NO。浓度增加而上升,五川溪流氮饱和阶段存在着时间上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中氮负荷增加,使河流达到氮饱和状态,并最终改变溪流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等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随着NO,浓度增加,五川源头溪流已成为流域内重要NO3^-源.

  • 标签: 农业源头溪流 氮饱和 氮循环
  • 简介:冲积河流粗颗粒河床,具有较大渗透性,河床渗透对明渠水流运动特性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水槽试验,研究河床渗透对垂线流速分布影响.距试验玻璃水槽进口10m处,设计个长1.65m、宽0.7m收缩段,由12层直径1cm玻璃珠紧密规则铺成,以模拟粗糙透水床面.上下游铺上1层相同玻璃珠,形成粗糙度相同但不透水床面.垂线流速分布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及配套高精度坐标架系统测量.试验施放了3流量,分别在不透水和透水床面进行垂线流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表明:1)不透水床面的垂线流速分布符合粗糙床面的对数分布公式;2)粗糙透水床面明渠流垂线流速分布与不透水床面相似;3)相同水流条件,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要大于不透水床面;4)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与积分常数变化规律有待进步研究.

  • 标签: 流速分布 试验研究 透水床面 明渠流
  • 简介:近年来随着实时化测绘需求增加,无人机航空摄影发展迅速.无人机航摄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优点,是遥感数据获取重要手段.本研究论述利用无人机对厦门市翔安区滩涂进行航空摄影制作1∶2000正射影像方法,成果用于滩涂养殖信息调查.

  • 标签: 无人机 航拍 滩涂 正射影像
  • 简介:随着旅游业发展,古村落在旅游外力作用下发生着系列变化.对于这些影响,本研究尝试以空间概念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类型.通过对西递案例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前后空间构成发生了5类型转化: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私人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私人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而这些转化背后实际上体现空间权属与空间功能之间对应转换关系.

  • 标签: 古村落 空间转化 类型 旅游发展
  • 简介:森林火灾能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发现林区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数据主要包括1∶1万地形图、1∶1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扑火队分布数据、瞭望台站数据、扑火物资储备数据、林业局管理机构分布数据、研究区2010年landsatTM遥感影像图等;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管理、森林火灾监测、最佳扑火路径分析、防火扑火预案制定和决策、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林火趋势模拟和预测、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图表和报告制作等.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ArcEngine9.3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三维地图显示采用skylineTerraExplorer开发平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ArcSDE9.3空间数据库引擎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 标签: 3S 森林防火 GIS二次开发 指挥决策 视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