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造气工艺中,如何提高煤气炉气化强度、提高蒸汽分解率、降低消耗、安全稳定运行,要控制的因素是很多的,本文着重谈一下吹风、炉顶及炉底温度、上下吹比例及蒸汽用量、循环时间、炭层高度、加炭与下灰等工艺改进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 标签: 造气工艺 合成氨厂 安全稳定运行 炭层高度 蒸汽分解率 气化强度
  • 简介:碳化煤球在我国小氮肥行业的原料路线变革中,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成功运用。据七十年代的统计,使用碳化煤球生产合成的厂家占当时国内的40%,但在北方地区,由于煤炭运输较为方便,前几年的煤炭价格又不是太高,因而一直未坚持应用。随着目前国内形势的转变,国

  • 标签: 碳化煤球 造气工艺 合成氨工艺 化肥厂 原料配比 碳化时间
  • 简介:介绍了渭化集团公司合成塔催化剂更换的情况,分析了更换前后的运行情况及更换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合成塔内件的损坏与修复,说明了催化剂的更换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 标签: 氨合成塔 催化剂 更换 损坏 修复
  • 简介:尿素合成塔是化肥生产尿素装置的关键设备,原料、二氧化碳和甲铵合成尿素的反应都在塔内进行,不仅承受高温、高压,而且工作介质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我国现有上千台尿素合成塔在化肥生产装置中运行,其中与1995年10月7日河北迁安化肥厂和2005年3月21日山东鲁西化工集团第三化肥厂发生爆炸的尿素合成塔型号相同的就有数百个,针对尿素合成塔这一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且已出现过爆炸恶性事故的特种设备,

  • 标签: 尿素合成塔 检漏技术 红外分析 应用 重大事故隐患
  • 简介:研究了尿素熔融液中缩二脲含量测定时各种消除干扰的方法,确定了内参比法可作为消除干扰的最佳方法,完善了该方法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建立了1个适用于尿素合成工段尿液中缩二脲含量测定的简单、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 标签: 尿素熔融液 氨内参比法 缩二脲 氨干扰
  • 简介:造气三废流化混燃炉是将造气生产过程产生的吹风气,炉渣、除尘器细灰掺入部分高硫煤和煤矸石在混燃炉内进行流化燃烧,达到制取高化热能的目的,产出的高压蒸汽经发电后,其背压后的低压蒸汽满足造气使用,多余的低压蒸汽供其它工段使用,达到一炉多用的目的。

  • 标签: 造气 甲醇 合成氨 流化 吹风气 制取
  • 简介:我公司(原五台化肥厂)现生产能力为合成13×10^4t/a、尿素21×10^4t/a、碳铵2×10^4t/a,有11台煤气炉,其中由2400煤气炉10台、由2610煤气炉1台,用无烟块煤或焦炭作为原料,年需求量约20×10^4t。生产用锅炉共10台,其中10t燃煤锅炉(SHL10-25/400A)4台、6.5t燃煤锅炉(SHL6.5—25)4台、25t循环流化床锅炉(SHFX-25/400P)2台。8台燃煤锅炉用动力粉煤,年需求量约12×10^4t。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动力粉煤和煤气炉炉渣的混合物。

  • 标签: 原料煤 合成氨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化炉 燃煤锅炉 应用
  • 简介:结合渭化集团公司循环水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了在用循环水作为冷却剂的冷器出现泄漏时,对循环水系统工艺指标、菌藻繁殖、药剂消耗等方面引起的影响及危害,并根据生产实际现状提出相应的工艺处理对策和措施,提出了自己对含循环水水质管理方面的几点看法。

  • 标签: 氨泄漏 循环水 菌藻繁殖 杀菌剂
  • 简介:2005年7月18日,我公司投资600多万元的35t/h三废混燃炉,经两天调试,正常供蒸汽,目前每小时外供300℃的过热蒸汽35-42t,为公司节能降耗和稳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公司1972年建成投产,经过多次技改,现己发展成为年产合成11万t、尿素10万t、碳铵12万t、商品8万t的中一型化肥企业。

  • 标签: 流化混燃炉 合成氨 运行总结 三废 开车 造气
  • 简介: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回收提纯技术,其在石化、化工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早在60年代,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就开始采用变压吸附分离技术从含氢工业废气中回收提纯氢气。到70年代中期,变压吸附分离提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至今,世界各约有800余套变压吸附分离提纯装置在运行,规模从100-7000m^3/h(标态)。原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进行变压吸附分离纯技术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其研制的变压吸附分离提纯装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所在90年代中期开始对变压吸附分离提纯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并成功地解决了变压吸附工业装置大型化的相关问题,在短短的几年内设计建造了数十套不同规模的变压吸附分离提纯制氢装置,气源种类也日益扩大,其中包括合成弛放气和变换气、甲醇尾气、催化干气、加氢尾气、焦炉煤气、城市煤气等多种含氢气源。

  • 标签: 合成氨 弛放气 氢气回收 变压吸附 气体分离
  • 简介:食品级CO2的分析标准提高,原来的分析方法不能适应工艺要求。介绍了一种新的能分析H2S、COS等单组分、精度高、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

  • 标签: 合成氨系统 CO2 原料气 H2S COS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