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帮助现场导向人员精确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实现水平井导向的高效便携服务,开发研制了水平井井场数据一体协同工作平台。通过数据管理、单井分析、多井对比分析等钻前地质分析,建立一个立足于水平井随钻分析与监控系统,并依据LWD随钻分析、地质建模、井震结合等方式,可以实时分析与掌握水平井钻井状况的软件平台。该平台集数据管理、地质研究、图件展示和成果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为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一体、自动、智能奠定了基础。该水平井井场数据一体协同平台经过51口井的应用,中靶成功率达到100%,储集层钻遇率达到88.59%、含油砂岩钻遇率达到83.19%,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井眼轨迹 水平井 一体化 地质导向 数据管理
  • 简介:渤海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地层内粘度高于350mPa·s的稠油冷采开发产能低、采收率低,难以满足海上高效开发要求。为探索海上规模高效热采技术,以LD油田明镇组稠油为靶区,开辟首个海上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与陆地不同,试验区具有以下特点:天然能量开发有一定产能(20m^3/d)、井距大(400m)、井控大(45×104m^3)、水平井开发等。根据开发难易程度,进行了储量品质分类研究,建立了底水和边水油藏均质模型,研究了蒸汽吞吐的布井界限,设计了12口热采井整体方案,并从2014年分步实施。目前有两口井已分别进入第二轮和第三轮吞吐。由于海上开发的经济性要求、开采特点等与陆地不同,在现行蒸汽吞吐效果评价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热采有效期等具有海上特色的评价指标,总结了海上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规律,并积累了降低稠油乳化风险的经验。试验区取得的认识成果对海上稠油后续规模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海上稠油 蒸汽吞吐 布井界限 效果评价 生产规律
  • 简介:为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高斜坡物源特征、控砂机制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地震、测井、岩心测试化验分析资料,采用源汇分析方法对港西凸起物源轻重矿物组合特征、沟槽输砂通道与沉积微相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板桥高斜坡控砂机制与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港西凸起作为板桥高斜坡主要物源,其在沙二段和东营组高位体系域(HST)沉积时期,凸起出露面积相对较大,物源供给能力增强,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出数个与近岸小型扇三角洲相对应的下切侵蚀沟槽,组成相对闭合的“源-渠-汇”系统,进一步总结出港西凸起沟槽控砂模式;同时,沙二段不整合面与港东、滨海断裂系组成的油气疏导系统使得该地区具备形成地层上倾尖灭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地层岩性油气藏3种油气成藏条件。针对该勘探目标区,实施多口探井,获得千万吨级探明储量,证实歧口凹陷港西凸起作为内部物源能够形成有利砂体并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歧口凹陷 板桥高斜坡 源汇系统 控砂机制 油气成藏
  • 简介:南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了南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南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4+I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 标签: 录井 气测 组分 比值 流体性质 综合解释
  • 简介:针对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存在的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地质、测井、测试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该区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主控因素,将地层水划分为束缚水、毛细管水和可动水3种类型,确认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局部微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生烃强度控制区块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储集层非均质性决定区块局部的气水分布,局部微构造控制同一连通砂体内可动水的垂向运移。该研究为苏里格X区块致密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该区块下步勘探开发选区、选井工作提供了指南。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致密气藏 气水分布 地层水 赋存类型 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