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简称SHPB)技术T6时效态2195铝锂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动态加载获得绝热剪切带(adiabaticshearband,ASB),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动态加载前后剪切带微观结构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合金100~400℃温度下退火后绝热剪切带微观结构变化,研究剪切带纳米结构稳定。结果表明:动态加载过程,帽型试样剪切区域形成绝热剪切带,剪切带晶粒为50~100nm左右纳米等轴晶,绝热剪切形变过程析出相已完全溶解于基体,纳米晶内部和晶界不存在析出相。不同温度下退火时,剪切带晶粒随温度升高而长大,100~200℃温度下退火后晶粒未发生显著长大,300℃退火后晶粒急剧长大到0.22μm,400℃退火后晶粒尺寸为1.77μm;300℃左右温度下剪切带硬度显著下降,此温度正是剪切带纳米晶粒急剧长大临界温度。

  • 标签: 2195铝锂合金 绝热剪切带 纳米结构 热稳定性
  • 简介:气雾化HK30不锈钢粉末中分别添加0、0.4%、0.8%和1.2%Ti粉r质量分数),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法制备HK30不锈钢样品,烧结温度为1270、1290和1310℃,研究Ti含量HK30不锈钢密度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以及尺寸稳定影响。结果表明,随Ti含量增加,HK30不锈钢样品密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降低;由于Ti优先与材质C结合,与Fe结合C含量减少,提高了液相形成温度,致密化速率降低,使得样品尺寸稳定提高且避免过烧。最佳烧结方案及合适Ti含量为1290℃/6h和0.4%Ti,高温抗拉强度略微降低基础上消除样品表面过烧,并提高样品尺寸稳定,具有最优综合性能:相对密度为95.7%,室温抗拉强度535MPa,800℃下抗拉强度215MPa,室温伸长率21.7%。

  • 标签: TI含量 MIM HK30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 简介: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机械合金化制备Al-10%Pb(质量分数)纳米相复合结构稳定。结果表明Al-10%Pb纳米相复合结构Pb相长大可以用LSW理论描述。但是Pb相长大激活能显著低于常规多晶材料中溶质原子(Pb)溶剂基体(Al)晶格扩散激活能,而接近于溶剂基体(Al)晶界自扩散激活能。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相复合结构Pb相长大机制与常规两相合金不同所致。纳米相复合结构,溶质原子迁移以沿溶剂基体晶界扩散为主,纳米相基体高晶界分数促进扩散进行

  • 标签: 纳米相复合结构 AL-PB合金 机械合金化
  • 简介:用MSC.Marc软件模拟了3种不同装粉方式下钛粉压制成形过程粉末流动情况以及压坯密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装粉方式粉末压制过程及压坯密度具有较大影响,与平式装粉方式相比,采用凸式装粉,试样烧结坯密度提高6%,孔隙分布均匀性得到相应改善.

  • 标签: 钛粉 粉末压制 数值模拟 装粉方式
  • 简介:利用具有平行流进液装置新型电解槽,电解液总流量为18L/min条件下,采用不同进液模式制备电解铜粉,研究电解液进液方式槽电压、电流效率、电解能耗和铜粉性能影响,电解法制备铜粉节能降耗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采用传统进液方式时能耗为3.01×10^6kJ/t,电流效率为94.42%,铜粉粒度为3.47μm,粒度分布集中;采用传统进液协同阴极双侧平行进液方式能有效降低电解过程槽电压和电解能耗,并且随双侧平行进液流量增大,电流效率增加,能耗下降,但铜粉粒度增大。当双侧平行进液喷液口流量为6L/min时较合适,电解能耗较低,为2.55×10^6kJ/t,铜粉平均粒度为4.65μm,95%以上铜粉粒度小于7.2μm,且铜粉具有明显树枝状结构,与传统电解得到铜粉性质相比没有明显差别;当喷液口流量进一步增大至9L/min(即单独采用双侧平行喷液方式)时,电解能耗进一步下降至2.17×10^6kJ/t,电流效率提高至96.95%,但铜粉粒度增加至45.76μm,且粒度分布出现明显分级。

  • 标签: 电解铜粉 新型电解槽 电流效率 电解能耗 铜粉粒度
  • 简介:超细粉体随其颗粒粒度减小,自发团聚趋势更加明显。改善粉体分散性是实现超细粉体分级前提,也是实现工业化应用关键。论文作者探讨了粉体团聚和分散作用机理,分析、比较了超细粉体空气中和液相中分散方法及适用范围,认为对于粒径≤2μm超细粉体,因颗粒间范德华引力比重力大几百倍,因而不会因重力而分离,只宜采用在液相中分散方法使之分散,其分散途径有:通过改变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性质来调控HAMAKER常数,使其值变小,颗粒间吸引力下降;调节电解质及定位离子浓度,促使双电层厚度增加,增大颗粒问捧斥力;选用与分散颗粒和分散介质均具有较强亲和力聚合物电解质,通过空间位阻和静电协同作用来达到优异分散效果

  • 标签: 超细粉体 分散 团聚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超细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水热产物物相和结构,结合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水热反应过程物相与能量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水热产物颗粒大小与聚集状态影响。结果表明,200℃、pH=8、反应时间为3h时,得到水热产物为立方单相,粒径约为4nm。当pH值升高到10时,立方相颗粒出现长大和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6nm。

  • 标签: 水热法 铈稳定钪掺杂氧化锆 纳米晶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2种金属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金属相添加方式(尤其是Al添加方式)陶瓷结构和组成有较大影响,当Al以单质形式加入时,它会改变原有尖晶石成分,形成新尖晶石,同时,还会导致各金属元素局部分布不均匀现象;合金化后Al扩散得到了较好控制,并没有改变原有陶瓷成分.2种金属陶瓷陶瓷相高温烧结中都存在不稳,出现了离解现象.金属含量不同,金属陶瓷陶瓷相和金属相烧结机理也不同.

  • 标签: 金属陶瓷 尖晶石 离解 合金化
  • 简介:采用在还原碳化法制备WC粉末前添加稀土氧化物Y2O3或CeO2,以及WC与Co粉末混合球磨时加入该稀土氧化物两种不同方式WC-10Co硬质合金添加稀土元素,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稀土硬质合金组织形貌与显微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探针对合金相成分与微区成分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硬度、断裂韧性与磁性能,研究稀土及其添加方式硬质合金结构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方式添加Y2O3或CeO2,最终制备硬质合金稀土元素都与氧共存,并以球形颗粒形式弥散分布于硬质合金钴粘结相中。稀土硬质合金WC晶粒球化趋势明显,WC/WC邻接度由0.6降低至0.39,断裂韧性由12.8MPa?m1/2提高至16.7MPa?m1/2。球形、弥散分布稀土氧化物颗粒会破坏合金结构连续性,导致合金强度降低。

  • 标签: 稀土 硬质合金 显微结构 邻接度
  • 简介:采用机械合金化—低温表面氧化—高温氧化—还原处理制备MgO弥散强化铁粉后再经放电等离子(SPS)烧结制备MgO弥散强化铁基材料,并通过SEM和EDS材料组织和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MgO能够细化晶粒,并均匀分布于基体,MgO颗粒尺寸200nm~1μm。添加MgO强化后,材料拉伸断口由粗大韧窝变成细小等轴韧窝;MgO弥散强化铁基材料烧结体室温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提高,Fe+1.0%MgO抗拉强度为342.6MPa,屈服强度为276.3MPa,硬度为61HRB,相对于纯铁分别提高了20.5%、54.2%和84.8%。

  • 标签: 内氧化 氧化物弥散强化 固溶体 氧化镁
  • 简介: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和分步加料方式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和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为晶粒直径10~30nm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为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标签: 加料方式 氧化亚铜 形貌 制备
  • 简介: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末Zr1xMgxO2x(0.04≤x≤0.10),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分析技术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镁后,低温350~450℃煅烧产物晶型为四方相(t-ZrO2),随煅烧温度升高,t-ZrO2逐渐向m-ZrO2转变。550℃下煅烧时,少部分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m-ZrO2),转变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降低。Mg2+取代Zr4+产生氧缺陷是ZrO2晶体结构稳定主要因素。随煅烧温度从350℃升高到650℃,Zr0.92Mg0.08O1.92粉末t-ZrO2晶粒尺寸从42nm长大到100nm;随Mg掺杂量从0.04增加到0.10,t-ZrO2晶粒尺寸从110nm减小到97.8nm,而纳米尺寸晶粒有利于t-ZrO2稳定

  • 标签: 镁稳定氧化锆 溶胶凝胶法 晶粒尺寸 四方相
  • 简介: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钇稳定氧化锆(YSZ)超细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pH值以及分散剂和阳离子浓度YSZ粉体相组成、相结构和晶粒大小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水热法制得YSZ粉体具有立方相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nm;pH值越大,越利于立方相生成,pH为12时,YSZ粉体为纯立方相;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可以有效减少粉体团聚;阳离子浓度过高时(2mol/L),不利于立方相生成,阳离子浓度适当(约0.02~0.05mol/L)前提下,稍大阳离子浓度得到粉体粒径较小,团聚较少,最佳阳离子浓度为0.05mol/L。

  • 标签: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两步水热法 超细纳米颗粒
  • 简介:运用MATLAB图像处理,采用Lacey指数算法及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混合评价指标,回转滚筒3组元颗粒混合机理及混合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组元颗粒混合过程扩散混合在对流混合、对流与剪切混合共同作用、剪切混合3个阶段均起重要作用;大颗粒分布成花瓣形,花瓣形态及数量与填充率、倾角及转速均有关系;颗粒混合质量随各影响因素变化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且与颗粒混合度所呈现规律相异;该实验最佳工况为16.7%填充率、无倾角、3.4r/min。

  • 标签: 回转滚筒 3组元颗粒 混合机理 混合质量
  • 简介:温压是一项以较低成本制造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新型成形技术.实验发现,颗粒重排是温压过程主导致密化机理,而为颗粒重排提供协调性塑性变形是另一重要致密化机理.作者分析了影响这2个致密化机理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压粉末原料设计原则,并成功设计了高性能、低成本合金钢粉末3大体系温压粉末原料.

  • 标签: 致密化机理 颗粒重排列 塑性变形 温压
  • 简介:针对无机纳米粉体表面改性,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以马来酸酐及其单酯物为锚固基团、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溶剂化链、苯乙烯(St)为功能基团超分散剂SMB。研究不同超分散剂种类、用量以及传统分散剂改性无机纳米粉末效果,改性前后纳米粉末通过亲油化度、润湿性检测以及SEM和TEM观察以表征其改性效果研究表明,超分散剂适宜用量为8%;超分散剂SMB-2改性纳米TiO2粉体改性效果较好;通过对比超分散剂与传统改性剂钛酸酯、硅烷偶联剂和TDI改性纳米TiO2粉体改性效果可知,超分散剂改性效果较佳。

  • 标签: 超分散剂 无机纳米粉体 表面改性 改性效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家“八五”课题“超细WC粉及超细硬质合金研究研究工作,解决了制取超细合金两大关键:优质超细WC粉制取;有效阻止或限制WC晶粒烧结过程长大。全面达到了课题预期目标。本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合金先进水平。ZK10UF、ZUM103超细合金应用实例,显示了超细合金优异性能。

  • 标签: 超细硬质合金 研究 应用
  • 简介:根据摩擦粘着理论公式,计算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因数与工作条件下测出摩擦因数接近,因此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过程,同样可用粘着理论来解释。

  • 标签: 粘着理论 摩擦因数 计算公式 摩擦层
  • 简介:阐述自增韧Al2O3陶瓷增韧原理及增韧机制,综述近年来Al2O3陶瓷自增韧研究现状。指出Al2O3陶瓷自增韧方式可以分为引入添加剂和引入晶种2种,并详细论述了不同添加剂、不同晶种及引入方式Al2O3晶粒异向生长及其力学性能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Al2O3晶粒显微结构及其异向生长机理。最后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氧化铝 陶瓷 自增韧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