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涡轮工质进入燃烧室,并在优化的混合比条件下补充燃烧的装置,称为式循环动力装置。对式循环的动力装置,由于驱动涡轮的推进剂流量全部进入燃烧室,所以没有推力损失,即式循环动力装置的比冲等于发动机的比冲。这种式循环动力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箭体上所有推进剂的化学能来产生推力。

  • 标签: 闭式循环 系统 动力装置
  • 简介:基于有限元ABAQUS软件平台对单片式波形弹簧进行了弯曲回弹数值仿真模拟与分析,研究了单片式波形弹簧母材厚度与冲压力和圆角处的回弹量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冲压模具设计规范和波形弹簧加工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制造的单片式波形弹簧已经用于无人机发动机之中,该发动机已通过地面试车考核,由此表明:单片式波形弹簧加工工艺是合理、正确和有效的。

  • 标签: 波形弹簧 冲压成型 加工工艺 仿真分析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优化了恒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中间压比分配和高温侧换热器、低温侧换热器、中冷器及回热器热导率分配,得到了循环最大热效率;通过进一步优化总压比,又得到了双重最大效率.最后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一些重要参数对循环优化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布雷顿循环 回热 中冷 不可逆 有限时间热力学 效率优化
  • 简介:波音洛克达因公司(BoeingRocketdyne)的氢氧发动机RS-68已作为德尔它Ⅳ火箭的第一级通过飞行验证。该发动机是自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研制以来,美国第一次用低温发动机作为火箭的一级发动机。RS-68动机推力295,100kg,热试车183次,总试车时间18,654秒。

  • 标签: 发动机推力 飞行验证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 火箭 氢氧发动机 热试车
  • 简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发动机实验室(NASA/JPL)飞往土星的凯瑟林飞行器将于1997年10月射,利用4年时间到达行星轨道,然后于2004年抵达土星表面。该飞行器主推力矢量及姿态的控制由凯瑟林推进组件子系统(C—PMS)提供。此系统将使用大量军用高温常阀(NC)以完成未来11年持续飞行(MMD)的艰巨重任。这种高温阀应具备在未接到动作指令时,一直可使流动介质隔开的功能;而一旦打开,该阀应不妨碍介质流通且可防止内部介质泄满至阀外。为使外泄漏量满足飞行器行星飞行任务的要求,在仿Viking设计基础上对设计细节加以改进。本文提供的就是经过质量鉴定的设计解决办法;另外,它还提供了一种对作动后检漏的先进技术,此技术可更好地用来测试阀体内主要金属对金属间的气体内泄漏.

  • 标签: 高温常闭阀 电爆管 检漏
  • 简介:2013年12月23日,联合攻击机的F135动机在佛罗里达州进行地面试验时,其三级风扇的第一级出现裂纹,当时发动机正以常规模式工作。故障完全损坏了发动机的冷端部件,但对热端部件和升力风扇没有影响。出现故障的F135动机,已经运行了2200h(为设计寿命的77%),作为试验发动机而言服役了约9年。初步怀疑故障是由于低周疲劳应力引起,但普·惠公司的调查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出现高周或低周疲劳,认为裂纹只是飞行试验中独特工作环境下偶发的一次性事件。

  • 标签: 发动机试验 升力风扇 故障 F135发动机 热端部件 低周疲劳
  • 简介:1994年2月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H—Ⅱ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成功预示着日本的宇航事业美好的发展前景。H—Ⅱ运载火箭将做为日本九十年代到下世纪初的主要空间运载系统。它最显著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第一级发动机LE—7和第二级发动机LE—5A。这两种发动机均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氧化剂。独特的发动机设计特点,使得H—Ⅱ运载火箭跻身于世界航天技术行列中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LE—7和LE—5A是以LE—5动机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LE—5动机是完全依靠日本技术研制出的第一种低温发动机,并成功地应用在H—Ⅰ运载火箭的第二级上。本文着重介绍日本低温发动机研制的历史,展示这些发动机独特的设计以及研制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 标签: 补燃循环 氢氧发动机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导出了无因次功率及效率的解析式.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最优功率和最优效率时的最佳中间压比分配,并研究了中冷度、回热度和高低温侧换热器的有效度、循环热源进口温比以及中冷源与低温侧热源进口温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循环 中冷 回热 变温热源
  • 简介:使用NUMECA软件对某超音速两级冲击式涡轮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湍流流场计算,分析了计算结果。以此为基础,通过修改叶得到性能较高的涡轮叶设计,并对比了优化前后涡轮内部流场。以三维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涡轮内部流动损失,在保证氧涡轮原有机械结构不做大的改变、输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涡轮叶进行优化研究。以叶参数为变量,以总静效率(在总总效率的基础上考虑余速损失而得)为目标函数,通过反复修改各个叶参数,然后对每次修改过的叶片进行三维计算,通过比较涡轮总静效率大小判断叶优劣。通过优化,获得了效率更高、做功能力更强的涡轮叶。研究成果对工程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结的涡轮气动设计及优化方法,对涡轮的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冲击式涡轮 超音速叶型 气动优化
  • 简介:针对高超声速二维混压进气道,以最大总压恢复系数为目标,基于多楔面内收缩段设计原理,利用多楔方法设计内收缩段长度和出口高度等。通过比较不同攻下二元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流场及启动情况等多方面特性,验证了改变攻对进气道启动特性改善的效果。

  • 标签: 高超声速进气道 多楔面内收缩段 多楔面设计
  • 简介:以某型号发动机压气机叶生产坐标为设计输入,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叶反设计方法,以便对该压气机进行反设计计算研究,评估其真实性能,从而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反设计过程为:根据等高面叶生产坐标、设计经验和分析判断给出压气机各级气动参数分布及其子午面布局,得出其S2流面计算结果,然后再根据S2流面计算结果将生产坐标反设计到流线面上,通过流线上的叶反设计得出一维、二维及三维计算分析程序所需的计算输入并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计算和试验结果,判断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压气机 反设计 验算 改进
  • 简介:随着高速大机动航空技术的发展,为武器鉴定及日常训练提供目标特性的靶标也应具备高速大机动能力。但是高速大机动能力就要求动力系统不仅在高速和大过载飞行工况下具有较大推力,而且应具有较大变推范围以适应靶标较宽的飞行包线。由于国内航发动力目前性能较低而无法满足该类型靶标需求,因此采用火箭动力就成为一种选择。已有采用火箭动力系统的飞行器大多采用推力室变推技术结合多推力室方案来实现大范围变推,但是这无疑就增加了设计参数和设计维度,导致设计分析工作会大大增加。针对这一要求,结合某靶标的动力系统设计要求进行了动力系统设计参数分析,确定采用最小比冲及包线范围内主要工况点推力偏差的范数来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劣对比,并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而得到了较好的动力系统设计方案及参数。

  • 标签: 靶标 大机动 工作包线 优化
  • 简介:采用非均匀B样条(NBS)造型程序设计叶片线,讨论了载荷分布规律的选取问题;在进口气流、出口气流、轴向弦长相同的条件下,设计了两种叶,它们分别与文献[1]中提出的两种先进的载荷分布模型一后部加载模型和均匀加载模型相对应。给出了这两种叶的几何参数。

  • 标签: 加载模型 B样条 叶片型线 涡轮 载荷分布规律 后部加载
  • 简介:本文针对军工企业走军民结合之路存在的科技发展如何满足需要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军民结合企业的科技发展,要制定出规划,军工技术的提高,要重在工艺和质控技术上。在经营战略中要重视民用产品和民用生产装备的科研,攻关,在改造技术基础,注入新技术的同时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科技,引进技术是促进企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科技发展还应注意人才的培养和软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技术革新 军事工业 科学技术交流 军民结合型企业 工艺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了ZWC-Ⅰ智能温度测试仪,该测试仪以MCS-51系列单片微机为核心,具有多通道温度巡回检测,热电偶冷端自动补偿,超温、断偶声光报警等功能,测温范围宽,集成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试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现了温度测量的一机多用化和智能化,本文对智能温度测试仪研制中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最后介绍了该测试仪的全面检定方法。该测试仪通过了应用考核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处理机 测试仪表 温度测量 航空发动机试验 ZWC-Ⅰ型 智能化
  • 简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外载激励,使得客舱地板振动较大,为满足现代飞机舒适性要求,需要采取措施减小其振动,因此需明确其振动来源。本文重点针对某型飞机实际航线的飞参数据及实测振动加速度数据,通过Matlab编写程序,从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方面人手,对客舱地板进行振源分析与研究,为后续减振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飞参数据 振动加速度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振源分析与研究
  • 简介:据美国GE公司报道,由于前期工作顺利,美国GE公司-英国R·R公司F136动机联合研制团队,准备按照明年在F-35联合攻击机上实现F136动机项目试飞的时间节点要求,今年开始第5台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 标签: F136发动机 试验工作 制团 F-35联合攻击机 美国GE公司 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