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的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的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上,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的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对EDCs的吸附也有重要的影响;EDCs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疏水性和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和溶液p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的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对EDCs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土壤或沉积物 环境分布 吸附特征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境介质中PCP的污染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多地河流水环境中均存在PCP,其中沿长江流域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PCP残留量较高,虽均在限值范围内,但PCP污染范围有从主要江河、湖泊等向沿海海域蔓延的趋势。PCP使用历史、用药区域类型、区域PCP消耗量等均会影响PCP的残留量,血吸虫病疫区PCP残留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PCP及其钠盐显著减少使用后(2003年以后),施药历史仍然影响着水体介质中PCP的残留情况,PCP虽已停用,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在持续。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水环境介质中的PCP污染偏高且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部分区域近年来重现血吸虫病后施药控制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PCP及其环境副产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人群暴露评估、污染介质修复技术以及其替代品的研制都将是研究重点领域。

  • 标签: 五氯酚 内分泌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残留 血吸虫病
  • 简介:PM10作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探究大气PM10浓度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黄、渤海滨海带包括京、津和辽、冀、鲁、苏等工、农业大省,区域大气PM10污染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典型性。在锦州、北京、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和盐城7个城市布设10个采样点,含7个城市点和3个农村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同时,于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锦州、天津和烟台进行合计60d的加密采样,藉以确定研究区域大气PM10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滨海带大气年均PM10总浓度为(129±18)μg·m^-3,单月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7月盐城农村样点15μg·m^-3,最高值为2015年3月北京城市点307μg·m^-3。盐城大气PM10浓度(城市点(85±27)μg·m^-3和农村点(66±35)μg·m^-3)显著低于其他样点大气PM10浓度。渤海滨海带中西部的京(140±68μg·m^-3)、津(169±60μg·m^-3)两市大气PM10年均浓度显著高于东部的锦州(125±41μg·m^-3)和烟台(109±31μg·m^-3);而且黄海滨海带大气PM10年均浓度(114μg·m^-3)显著低于渤海滨海带年均浓度(136μg·m^-3),总体上表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黄、渤海滨海带城市点和农村点年均浓度分别为(129±18)μg·m^-3和(112±30)μg·m^-3;农村点春冬季大气PM10浓度和城市点浓度相当,无显著差异,夏秋季大气PM10浓度略低于城市浓度,表明农村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需受到关注。区域内PM10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春冬高、夏秋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判断黄、渤海滨海带PM10属于复合来源,大气PM10浓度约30%的变化与降水、人均能耗和沙尘天气相关。黄、渤海滨海带大气PM10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大,大气PM10浓度与气温呈现正相关,与风速和降水呈现负相关,表现为受各种气象因素综�

  • 标签: 黄渤海滨海带 大气 PM10 时空分布 来源特征
  • 简介: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 生物检测 活体试验 离体试验 非细胞试验
  • 简介:兽药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尤其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成为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许多抗生素类和激素类兽药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多种方式干扰生物体雄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过程,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本文介绍了典型兽药的污染现状及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最新进展;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最新研究方法为基础,较全面地评述了可用于兽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筛选、检测及评价方法,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环境和农业等管理部门制定兽药的使用、排放、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兽药 内分泌干扰物 抗生素 激素 环境健康风险
  • 简介:为了研究低剂量条件下,内分泌干扰物莠去津对鲫鱼血清激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剂量-效应关系,同时筛选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实验以除草剂莠去津对鲫鱼进行低剂量染毒(染毒浓度0~3mg·L^-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莠去津长期暴露下(60d)幼年雄性鲫鱼血清中性激素(17β-雌二醇(E2)、睾酮(T))及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及溶剂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莠去津长期暴露下,各处理组鲫鱼血清E2浓度普遍升高,0.023、0.094、1.500、3.000mg·L^-1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升高显著(p〈0.05);2)各处理组鲫鱼血清T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莠去津长期暴露下,低浓度莠去津组(0.006、0.023mg·L^-1组)鲫鱼血清TSH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浓度莠去津组(0.094、1.500、3.000mg·L^-1组)则显著降低(p〈0.05);4)类似地,莠去津长期暴露下,低浓度莠去津组(0.006、0.023、0.094、0.375、1.500mg·L^-1组)鲫鱼血清T3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高浓度莠去津组(3.000mg·L^-1组)显著升高(p〈0.05).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长期暴露下,莠去津对鲫鱼体内性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尤其是对17β-雌二醇影响更为显著,因此,17β-雌二醇可作为评价农药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莠去津 鲫鱼 性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 简介:曹妃甸和黄骅港是河北省近海工业布局和港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对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9月采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并利用GC-MS对其中16种优先控制PAH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曹妃甸和黄骅港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PAHs含量分别为52.6~192.1ng·L^(-1)和85.4~156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74.59ng·L^(-1)和121.45ng·L^(-1)。黄骅港近岸海域∑PAHs含量高于曹妃甸近岸海域的含量,但PAHs的种类没有差异。对比其他研究区域水体中PAHs的含量,本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属于轻污染。异构体比值结合该区域现状分析初步判断,研究区表层海水中PAHs来源于石油污染和煤、生物质等的燃烧。应用风险商值法(RQ)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低生态风险,需采取措施控制PAHs的污染。

  • 标签: 多环芳烃(PAHs) 表层海水 曹妃甸 黄骅港 来源 风险评价
  • 简介: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tolerableweekly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mg·kg^(-1)dw,4.97~24.07mg·kg^(-1)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kg)毎周食用300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mg和0.662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 标签: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 简介:一项将在可能被包招在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管制方面向佛蒙特州规制部门提供更大自主权的措施已通过该州参议院表决,现在,即使反对者也认为该措施很快将获得众议院通过。

  • 标签: 规制 化学品 美国 网站 化学物质 参议院
  • 简介:2014年5月8日来源:ChemicalWatch网站随着美国环保署采取行动规制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美国环保署副署JimJones将在6月下旬访问布鲁塞尔,与欧盟相关官员讨论共享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相关研究和数据的可能性。美国和欧盟很可能在内分泌扰乱物质规制方面存在分歧,环保署化学安全与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Jones先生表示。不过,在准备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双方都能从共享这些数据和信息受益。美国政府已就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提出的多项关于内分泌扰乱物质分类的提议表示关注。

  • 标签: 美国环保署 内分泌干扰物质 化学物质 污染防治 总司 化学品安全
  • 简介:垃圾渗滤液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UV-Fenton处理渗滤液,并用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评估处理过程中渗滤液原液以及渗滤液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细胞毒性,对垃圾渗滤液中EDCs的细胞毒性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是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物质,其毒性大小为DBP〉BPA〉NP。在同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中显示出不同毒性变化规律,通过GC-MS分析,结果显示UV-Fenton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这也是引起毒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也说明垃圾渗滤液细胞毒性可以通过UV-Fenton过程有效去除。

  • 标签: 垃圾渗滤液 内分泌干扰物质 人体乳腺癌细胞 细胞毒性 高级氧化过程 UV-FENTON
  • 简介:根据从OECD成员国收集的2012年信息,500多种化学物质的初始危害评估使用了一种分组或分类方法。OECD发布了关于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组以进行危害评估的指引的第二版。

  • 标签: OECD成员国 化学物质 分组 经合组织 指南 危害评估
  • 简介:水体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鱼类性别决定过程,对鱼类产生明显的雌、雄性化效应.为深入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介绍了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RY和DMY基因在鱼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以及Sox、DMRT、CYP和Vasa、Dax1、Foxl2等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对鱼类性别决定的调控作用,综述了各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鱼类雌、雄性化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决定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鱼类 性别决定 基因
  • 简介:2014年5月27日来源:法国食品安全、环境和劳动管理局法国食品安全、环境和劳动管理局(Anses)发布了关于对产品中包含的5种生殖毒性或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构成的潜在人类健康风险的报告。被评估的物质中有3种被列为《分类、标识和包装(CLP)法规》定义的2类生殖毒性物质。这3种物质是:正己烷,在消费品中用作一种溶剂,甲苯,用作一种溶剂和原料,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生殖毒性 甲基叔丁基醚 驱避剂 胎儿发育 苯基苯
  • 简介:美国环保署(EPA)于4月10日发布了一项为期4年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了去年11月发布征求评议的一项草案战略计划中详细列出的多项提议。

  • 标签: 美国环保署 环境保护 化学管理 化学物质
  • 简介: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对水生生物给送试验化学物质的方法,以用于评估经口暴露的影响。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将一种试验化学物质封包在生物高聚物纳米颗粒内,然后,通过pH变化触发在试验生物体的消化系统内将该化学物质释放出来。

  • 标签: 纳米颗粒 水生生物 生态毒理学 生物毒性 环境安全 评估
  • 简介:目前,针对双酚A(BPA)或镉(Cd)内分泌干扰毒性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其联合作用的研究则较少。将昆明雌性幼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PA组、Cd组及联合组,灌胃染毒5周,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卵巢组织抗氧化水平、血清性激素及子宫内膜下层α亚型雌激素受体(ERα)免疫组化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的动情周期均发生变化,体重、子宫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下层ERα表达降低(P〈0.05);BPA组及Cd组的卵巢T-SOD及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联合组的卵巢T-SOD及MDA水平显著区别于对照组(P〈0.05);此外,联合组的子宫内膜下层ERα阳性表达率(36%±11.7%)显著低于BPA组及Cd组(P〈0.05)。BPA及Cd对雌性生殖内分泌系统联合作用毒性较各单剂量组增加,氧化损伤及影响ERα表达可能是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双酚A 联合作用 雌性 生殖内分泌
  • 简介: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具有快速、经济、灵敏、方便等诸多优势,在高通量筛选类或抗雌雄激素等通过核受体起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境中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如有机锡等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也开始采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厅法对该类污染物进行筛选与监测。本文综述了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技术方法,包括报告基因和宿主细胞的选择,并介绍了该方法在人工合成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筛选以及环境样品中该类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综述总结了应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该方法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受体报告基因实验 维甲酸受体(RAR) 维甲酸X受体(R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