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以往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狭义的,以公共安全为目标的应急管理则是广义的。以公共安全治理为目标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的超越,既是应急管理实践突破瓶颈的内在需求,也是面向风险社会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狭义应急管理理论基础是“三角模型”,强调对象上的全灾害管理、过程上的全过程管理、结构上的多主体参与。广义应急管理即公共安全治理的理论基础则是“三棱锥模型”,它在“三角模型”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公共安全作为结果的实现程度。为此,要将公共安全作为优先的政策目标,通过多元参与和过程互动来推动风险治理、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的协同发展,达致公共安全治理目标、手段和结果的有机统一,以应对新兴风险、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的挑战。相应的案例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制度情境中,“三棱锥模型”具有适用性。以公共安全治理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的超越,这是一次整体性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规划。

  • 标签: 狭义应急管理 广义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治理 风险治理 危机治理
  • 简介:物理学场理论提出至今,已经在生态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场理论同样对环境风险领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针对环境风险的主要特点,借鉴物理学场理论,探索环境风险场的理论研究.在对环境风险场概念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风险场的四个基本特征维度,进而从环境风险场研究、环境风险场相关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环境风险场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风险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系统整合传统环境风险领域内的重要概念,如概率、损失、脆弱性、感知风险等,构建内涵明确的概念模型,从而确立风险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同时也为解决脆弱性等热点问题的量化与表征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风险场 环境风险 范式 脆弱性 感知场
  • 简介:为明晰心理安全契约的相关基本问题,从而为建构、履行和强化心理安全契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组织中客观存在的心理安全契约现象,立足于组织层面,以契约与心理契约的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契约与心理安全契约的定义,并对其内涵进行扼要解析。基于此,界定心理安全契约的相关概念,阐释心理安全契约的特征与功能,并划分心理安全契约的类型。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契约是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与安全文化学等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概念,心理安全契约可显著影响组织成员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 标签: 心理契约 心理安全契约 破坏 违背 缺失
  • 简介:在社会科学领域,"认同"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概念。同理,促进人的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一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的安全认同缺失的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的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上,阐释安全认同的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的动机、路径及其惰性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安全认同是安全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概念,促进人的安全认同需从增强人的安全认同动机、综合运用各类安全认同路径,以及减弱至消除人的安全认同惰性三方面着手。此外,安全认同理论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安全管理学原理,该研究可为促进人的安全认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认同 内涵 动机 路径 惰性
  • 简介:校园欺凌的诱因复杂多变,交互多元。本文运用特拉维斯·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以自我控制能力为中介变量,基于3777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控制因素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控制要素、自我控制对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直接影响;自我控制在社会控制要素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不良行为的参与是校园欺凌行为的首要诱因。

  • 标签: 校园欺凌 社会控制 自我控制 致因分析
  • 简介: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政府的主动推动和公民参与行动的良好合作,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对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意愿、方式和社区自组织发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出公民参与率较高、公民的参与动机与利益诉求相关和个体参与为主的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加强社区公民参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社区治理 公民参与 社区风险评估与管理
  • 简介:大型工程项目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但是也日益成为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一大诱因。“利益相关者-问题-手段”框架可以对此进行解释。大型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项目方、专家和当地民众,按照影响力大小可以细化为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三个层次。通常,上层利益相关者主导项目的需求识别、方案制定等论证过程,中间层利益相关者充当了辅助的角色,反对的专家和项目所在地民众无法实质参与论证过程,因此其意见和诉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持续的质疑和群体事件发生,政府和项目方不得不匆忙应对。但是,政府和项目方采取的应对手段离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化解风险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应构建“政府、项目方、专家、当地民众实质参与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项目决策论证制度,以缩短这一差距,从源头上阻隔大型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子,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的良性治理。

  • 标签: 大型工程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 源头治理 决策论证
  • 简介:本文基于转基因食品事件的微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理论与应对行为理论,探究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的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事件的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事件响应的影响;处于防卫动机、从众心理强的消费者采用启发式信息处理路径,在未仔细评估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决策和应对行为选择;处于准确性动机、了解转基因知识的消费者会采用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基于对转基因食品事件情境的认知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继而通过决策制定选择相应的应对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转基因食品事件的风险沟通效果、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的应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转基因事件 PADM理论 启发式-系统式理论 应对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的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诸多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存在着"政府决策-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的因果链条。已有研究表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针对其中影响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当前社会稳定问题为背景,基于集体行为视角构建概念模型并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而对"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影响路径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社会稳定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集体行为 风险感知 应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本文对《周易》文本进行分析,将卦爻辞进行分类,并初步分析其分布,认为《周易》反映了先民治理危机的全过程思想,这对于当今危机治理理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卦爻辞 全过程思想
  • 简介:基层应急管理体制下延与能力提升是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基层应急管理“空壳”化运转困境的基本战略,然而地方政府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需要充分利用现存资源降低改革成本,从制度、理念以及技术层面推动创新。社会管理网格化为路径的公共服务改革将为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提供借鉴。本文聚焦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创新的网格化管理路径的可能与可为问题。应急管理全过程、全主体、全方位的发展趋势与主流公共服务改革存在理论协同性,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的重要典范,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改革可行性及效果。本文最后从基层应急体制建设理念、整合方式、制度支撑以及创新协同角度对网络化改革路径在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中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基层政府 应急管理 公共服务 创新路径 网格化
  • 简介:风险登记已日渐发展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梳理总结了风险登记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较为成功的风险登记实践的比较研究,结合项目管理领域中风险登记的“工具”属性,建立我国社区风险登记工作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以我国社区风险管理为例,设计了一个较为全面和实际的风险登记表.

  • 标签: 风险登记 风险管理 风险登记册 社区风险
  • 简介:成立应急管理部是典型的大部制改革,这种改革事实上萌芽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模式,有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优化现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转型升级。但是,厘清内部不同机构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边界,重塑权力结构,实现优化协同高效运行,完善法律保障,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 标签: 应急管理部 大部制改革 部门整合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他强调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 标签: 传统文化 危机管理体系 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 治理体系 文化传统
  • 简介:自然灾害是制约发展、影响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问题.县级政府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防御者”、一线“指挥者”、直接“参与者”和救灾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着最能快速决策行动、最能迅速开展救援、最能把握灾情进展和最能落实上级精神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机构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第四级网络建设薄弱、协调联动工作不畅、社会参与率低、评估体系不健全、监督和问责工作不严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完善应急机构建设、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和善后机制是提升县级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县级政府 重大自然灾害 应急机制
  • 简介:1984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简称FEMA)和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choolsofPublicAffairsandAdministration,简称NASPAA)合作培养了一批专注于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囊括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体(Community),帮助各级应急管理者在面对愈来愈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财政支持力量薄弱,但是NASPAA和FEMA的行动引领了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改革.本文首先回顾了自1984工作坊以来FEMA经历的变革,随后在公共行政语境下探讨NASPAA和FEMA的研究员在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影响.

  • 标签: 公共行政 应急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 简介:本文在企业灾害管理规划,企业减灾备灾活动以及这些准备措施对于企业减少灾害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研究。2008年9月"艾克"飓风袭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地区,在飓风后的七个月,我们对当地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灾害管理规划有助于企业减灾备灾行动的实施,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将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受灾程度。

  • 标签: 减灾 备灾 灾害管理规划 灾害损失 “艾克”飓风 企业影响
  • 简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收入的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的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的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
  • 简介:经历阪神大地震的冲击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在加强自身灾害管理的基础上参与国家灾害管理。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日本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考察发现,日本企业在防灾参与能力、备灾参与能力、应急参与能力和参与重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阪神地震时停留在灾后捐款捐物的低水平向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相关政策上看,其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都还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日本政府需要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完善灾害管理体系中的企业参与制度设计,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灾害治理体制机制;日本企业则应以"3·11"地震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基于战略优势的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使参与灾害管理常态化、专业化、战略化。

  • 标签: 日本 企业 灾害管理 阪神大地震 3·11大地震 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