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日益关注.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逐步提高。当前,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因缺乏具体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在一些层次、环节上弱化,

  • 标签: 现场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 清除 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措施
  • 简介:近年来,各地企业员工使用清洁时发生火灾的案例频发,造成使用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甚至死亡。2018年4月8日,宁波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据了解,火灾发生时,该公司员工正在使用喷枪水清洁.

  • 标签: 清洁剂 火灾 引发 企业员工 电子科技 死亡
  • 简介:近年来,木质材料阻燃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简述了木材阻燃的性能、分类,论述了木质材料的阻燃处理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木质 阻燃剂 研究 发展趋势
  • 简介:对原油管道减阻剂加装置及加作业进行了风险辫识,对加装置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安全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叶加作业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减阻剂 加剂装置 加剂作业 风险评估
  • 简介:泄漏是引发推进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本文分析了泄漏的原因和危险性,给出了泄漏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各种处理控制技术,其中特别介绍了硝基氧化物专用处理器.为我国航天靶场液体推进的泄漏量计算和污染控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

  • 标签: 液体推进剂 硝基氧化物专用处理器 泄漏 污染控制 航天靶场 事故分析
  • 简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无机阻燃,对无机阻燃的性能、阻燃机理、阻燃效果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今后在防火安全中的应用和前景。

  • 标签: 无机阻燃剂 特性 阻燃机理 防火安全
  • 简介:本文制备了一种含Y、Ce和Zr的单钯三元催化(Pd-YCZ).在1050℃下,分别于空气和配气中对这一催化进行了高温老化,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d-YCZ在空气中老化后的活性优于其在配气中老化后的活性.

  • 标签: 高温老化 单钯 三元催化剂 钇铈锆助催化剂 活性 汽车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
  • 简介: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降解菌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该菌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降解速率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氘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氯氰菊酯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与降解率呈正相天。菌株JZL-3对氯菊酯和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降解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于已有的关于菊酯类杀虫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立体异构选择性的结论。

  • 标签: 微生物学 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 立体异构选择性
  • 简介: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氮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h时菌株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门多萨假单胞菌 产微生物絮凝剂 石化污水
  • 简介:为了研究现有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处理效果,评价水体安全状况,利用荧光染料SYBRGreenI对病毒核酸物质染色,结合流式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对某饮用水净化厂和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工艺中水样的病毒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及比较研究。为了更加准确地利用流式细胞法评估水样中病毒含量,对水样的固定、染色和稀释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病毒含量随着戊二醛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高温染色(80℃)可有效防止低估水样中的病毒含量;利用Milli—Q纯水作为稀释液所产生的背景值较小,有助于病毒群落的分离。仪器对病毒的最低检出限为4.04×10^4counts/mL(R2=0.99),实现了利用流式细胞法对水样中病毒含量的快速有效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饮用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病毒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净化厂的活性炭一超滤膜工艺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的病毒,经超滤膜处理后的水样的病毒含量低于检测限;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处理工艺中水样病毒量突增,这可能是由于作为病毒宿主的细菌含量升高而导致,全套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体中的病毒含量没有明显降低和改善。

  • 标签: 环境学 病毒 流式细胞法 饮用水 污水
  • 简介: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对土壤中芘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水稻根的芘毒害敏感区间为0—200mg/kg,100mg/kg是土壤中芘对水稻根伸长最大抑制率质量比。DOM的存在会降低芘的生态毒性,且芘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DOM和表面活性单一作用对芘生态毒性均有减轻的趋势;当DOM和表面活性共存时,芘的生态毒性则比DOM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弱,而强于表面活性单独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环境学 水溶性有机质 根伸长抑制率 发芽指数 生态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