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人数已超过百万,其中医疗专业人员的比例很高。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州卫生部门的初期报告,感染者中多达20%是医疗专业人员。本文就2019-nCoV的特性、致病传染的特点、易感人群、个人及神经科专业人员的防护介绍了美国的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5.2±17.1)岁,其中男性占59.8%(52/87),女性占40.2%(35/87),75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4.5%(30/87),60~74岁占比31.0%(27/87)。入院时患者即存在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9.9%(26/87)和12.6%(11/87),入院1周后上述指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5.3%(22/87)和4.6%(4/87)。入院时BUN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28.7%(25/87)。入院时SCr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16.1%(14/87),升高幅度≥26.5 μmol/L的患者仅2例,均为75岁以上老年人。结论COVID-19患者严重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COVID-19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肾损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诊断 临床方案 方案评价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2020年1月3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此次COVID-19重症比例高达20%以上。重症COVID-19患者除呼吸系统为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外,肾脏也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且COVID-19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救治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应做到规范化的AKI集束化防治(5R原则):风险筛查(Risk)、早期识别(Recognition)、及时处理(Response)、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hy)及肾脏康复(Recovery)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易感、高发且具有高死亡率。针对当前国内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防控和透析治疗存在的问题,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提出现阶段COVID-19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开放、不同COVID-19播散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层管理、COVID-19高流行地区的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管理、常态化防控措施以及开展透析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相关研究质控专家建议,指导科学、规范地做好血液透析室的COVID-19防控工作。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质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专家建议
  • 简介:摘要自2020年4月以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经过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动态清零”策略是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及时终止,感染者“清零”,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动态清零”策略应运而生,它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动态清零”策略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提出并实施的创新性防控策略,其防控目标、技术手段、工作重点等与传统的传染病“围堵”和“缓疫”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动态清零”策略及科学内涵、演化过程、理论基础、实施阶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冬春季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态清零策略 预防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向红 孙仁华 赵鸣雁 陈尔真 刘娇 王洪亮 杨荣利 陈德昌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
  • 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1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哈尔滨 15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8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哈尔滨 150001,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大连 11603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基础营养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感染后病情更加危重,凸显营养治疗更加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了以下10条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现就营养治疗原则、方法、能量、蛋白质、脂肪、非蛋白供能比、液体量、微量营养素、免疫营养素、效果的监测进行了解读,以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应用。

  • 标签: 肺炎,新型冠状病毒 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