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过程中,学者往往会发现,马克思、思格斯当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和论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与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与当今世界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以及苏东走过的道路之间都有着不容回避的巨大反差。社会上也经常会听到有关的议论:我国目前所走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通俗说来也就是一直困扰着部分人头脑的所谓“姓社姓资”的困惑。那么,为什么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描绘的社会主义图景之间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呢?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差异的存在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呢?本文尝试着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东方 共产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由湘潭大学哲学系举办的《毛泽东方法学》(沧南同志主编)书稿座谈会,于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长沙市举行。各地与会同志三十多人,对书稿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概述如下。一、关于方法、方法论和方法学的概念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方法和方法论是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方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唯物主义世界观 情况概述 毛泽东哲学思想 沧南 概念问题
  • 简介:东方之珠·明星市县韶山市昨天的韶山,因出了个毛泽东而掘起。韶山冲,留下一代伟人的足迹:少年毛泽东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动人故事,青年毛泽东立志“扶持天下”、“寻找出路”的铿锵脚步。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三回故乡,带领全家走上革命...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韶山市 两个文明建设 农村电气化 毛泽东诗词 明星
  • 简介:江丹林的新著《马克思的晚年反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下简称《反思》,北京出版社1992年出版)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力作,它系统地、深层地、开创性地探讨了马克思的晚年思想,揭示了马克思晚年反思的主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对以往理论界研究社

  • 标签: 社会发展道路 思想进程 现代化建设 晚年思想 卡夫丁峡谷 历史进程
  • 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大师,而且又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体化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论大师。毛泽东关于方法论的理论是一个丰富的体系,除了调查研究、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等根本方法外,还有一系列关于方法论均范畴。这些范畴,既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又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

  • 标签: 阶级分析 理论大师 工作方法 矛盾分析 领导方法 事物内部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我国学者曾经下过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古代公社制度的问题,另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社会的发展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这两种定义看似不同,其实在理论观点上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他们60年代以前创立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些遗留问题的解决。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现代化运动 现代化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在科学解释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此,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列宁处在把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时代,因而更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他明确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无产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列宁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且指出应用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

  • 标签: 哲学唯物主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 认识工具 历史基础 辩证法思想 殖民地半殖民地
  • 简介:就在路易·波拿巴到达巴登-巴登之前,这个小城就布满了装扮成艺术家和花花公子的法国密探、警察和宪兵。他们从他在火车站下车开始,一路尾随到他下塌的斯蒂凡妮·贝德饭店,当他有几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们就狂呼乱叫,虽然他们的“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常常被德国旁观者的嘘声所淹没。在皇帝的随从中,弗略里将军和法伊将军令人生厌的粗俗相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位有着猫头鹰一样的眼睛和鹦鹉一样的鼻子的主人公的出场效果,与他的滑稽使团相呼应,他还穿上了那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灰色外衣。他与摄政王的私下会谈只持续了45分钟,而在与霍亨索伦王朝其他权贵的全部会谈中,他都不得不同时面对全体德意志小君主,因此很难有机会就重大事务进行交易。在离开巴黎之前,

  • 标签: 历史意义 路易·波拿巴 巴登-巴登会议 卡·马克思 财政预算案
  • 简介:中国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方法论提供了实践的场地和机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科学的世界观具体化为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就是创立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杰出典范。本文试从下列五个方面略谈党的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思想的特征。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统一,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般原则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相结

  • 标签: 方法论思想 中国特色 曲折性 中国革命斗争 工作方法 革命过程
  • 简介:<正>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也开始了世界化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把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席卷到整个世界。但这时,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形态,而且已经相当发达,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了,而在东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还很不发达,东方民族基本上

  • 标签: 跨越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民粹派 马克思主义 俄国
  • 简介:历史环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考东方社会历史命运时提出来的最主要概念。马克思认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和草稿》、《〈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三篇历史文献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俄国所面临的历史环境的分析。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社会 历史环境
  • 简介: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权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 简介:蒋建农在《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

  • 标签: 遵义会议 领导地位 毛泽东 地位问题 《党的文献》 军事指挥
  • 简介:毛泽东在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为社会主义事业运筹帷幄的同时,诗兴盎然,进行了一系列诗词活动,留下了伟大诗人的历史足迹。

  • 标签: 毛泽东 成都会议 诗词活动
  • 简介:1996年10月24—26日,来自德、俄、法、日、韩等国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专家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召开了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编辑讨论会。会议围绕陶伯特领导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版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哪些文本可以收入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文本的编排顺序原则、卷次的题目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激烈争论,各国专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此次讨论会加深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编辑原则上的分歧。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MEGA^2 编辑原则
  • 简介: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军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这一光辉思想是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苏联红军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不断进行艰辛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著名古田会议上,他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部队、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巩固发展新型人民军队内外关系等思想,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指导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

  • 标签: 《古田会议决议》 毛泽东 建军思想
  • 简介: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挽救党和红军命运、进而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地位源于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毛泽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遵义会议的酝酿准备阶段、主体会议阶段和接续完成阶段,毛泽东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及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遵义会议 作用 影响
  • 简介:毛泽东对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并积极做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工作,使他们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决裂,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条件。二是在遵义会议上深刻分析和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和拥护,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是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掌握战争主动权,四渡赤水,取得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而毛泽东对遵义会议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将铭刻在中国革命不朽的丰碑上,永垂青史。

  • 标签: 毛泽东 遵义会议 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