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实践美学的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精神消费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其实,精神消费价值早就广泛存在于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中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正负两个向度的精神资源的转化,如何建构精神转化为消费资源的渠道,如何衡量和实现精神消费的价值是精神消费问题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精神消费的生成与实现,主要取决于人类科技存在的水平与状态。科学不仅帮助人类逐步认识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构成,而且逐步实现了抽象精神的视像符号化存在,把越来越多的各类精神文化转化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资源,更好地延展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标签: 精神消费 现实性 技术 转化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愿景。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深化,出现了“乌坎事件”等一系列乡村治理失效案例,其主要原因和表现是治理主体有效不足,而乡村治理主体失效的根源在于农村产权主体权利结构不当或失效。作者运用农地产权制度与乡村治理辩证关系的分析框架,分析乡村治理主体选择及其有效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提出理应在国家权力、集体产权、农民权利以及其他主体权利关系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特别是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托有效的产权制度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选择。

  • 标签: 乡村治理 农村产权制度 主体有效性 乌坎事件 成都实验
  • 简介:“大跃进”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如生产力发展急于求成、生产关系急于过渡以及“五风”等。当毛泽东逐步察觉到这些错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的严重后果后,他率领全党努力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的纠“左”的努力,使“左”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使经济混乱的情况有所改变。而他在纠“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做的历史贡献,也可以看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和复杂

  • 标签: 毛泽东 “大跃进” 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