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在中国有了零星的译介,但真正形成第传播热潮,是在1900—1911年间。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中国知识界取法西学的主要通道,社会主义思潮也主要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有关社会变革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之间的不同随后体现在场论战中,即以孙中山为中心的《民报》与以粱启超为中心的《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1907年后,无政府主义的介绍也渐成热潮,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个重要部分。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孙中山 梁启超 无政府主义
  • 简介:本文为许倬云先生与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的座谈。许先生从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角度谈了他对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中国美学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他指出中国美学和伦理有许多特殊性,强调必须在注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域、民族的美学和艺术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和深入分析。许倬云先生的研究思路及观点例证无疑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转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美学 艺术 伦理 文化差异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完成了对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批判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和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这批判的前期理论准备,《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所做的第全面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个人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而撰写的。重读《哲学的贫困》是对马克思这部著作发表170周年的纪念,也是对这部著作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的再探索。《哲学的贫困》第章'科学的发现'在集中于蒲鲁东构成价值论批判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有决定意义的论点作了阐释,实现了从劳动价值论质疑者到赞成者的转变。《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第节'方法',分七个方面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作了总体批判,实际地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在逻辑;第二节至第五节对蒲鲁东关于'经济进化的系列'的方法和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批判,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及其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得到广泛阐释。最后,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经济斗争和政治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和核心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蒲鲁东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实际,党的第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领导开展了三大规模学习活动。回顾这三学习活动,可以得出以下启示:越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领导水平,是历次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历次学习活动的重点;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成为历次学习活动的主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是历次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是历次学习活动的理论追求。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学习活动 领导干部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1852年前,马克思已经证明:(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1852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进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阶级斗争理论。列宁依据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第年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阶级立场,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阶级分析,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只要宪法和党章关于我国国体和党的性质的规定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没有过时。

  • 标签: 生产 阶级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阐释、预见和指导中得以检验、丰富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国1848年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问题的两思想时代化尝试,为推进唯物史观时代化提供了诸多方法论启示。方面,面对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运用唯物史观准确地分析世界,科学地引领时代;另方面,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密切接触、相互作用,唯物史观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须不断变革,以不断发展且更加丰富的理论形态指导新的实践。

  • 标签: 唯物史观 时代化 方法论
  • 简介:邓小平分别于1963年、1975年、1977年和20世纪80年代初四提出学雷锋。这四在历史转折关头提出学习雷锋好榜样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诉求,是在总结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而提出的。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向雷锋“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的实践活动中,进步探索学雷锋活动的规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邓小平提出学雷锋,对于纠正将雷锋和雷锋精神简化、神化、泛化、老化等错误倾向仍具有现实价值,对学习雷锋精神和“两学做”学习教育工作仍具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雷锋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毛泽东在建国前曾经有过五出国机会,但由于些主客观原因,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非常可惜。如青年时期的二留学机会放弃或落空,1929年主动求去苏联学习及休养未成行,1934年拟被送去苏联治病未被同意,解放战争时期访问苏联的计划被多次推迟。

  • 标签: 建国前 毛泽东 出国机会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接着探讨了第启蒙的局限,即对自己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理解。最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反思第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二启蒙,并概括了第二启蒙的理论取向。

  • 标签: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启蒙 第二次启蒙
  • 简介: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现象之,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领域之。对个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对领导文化建设规律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个政党领导经验成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党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生活 领域
  • 简介:2002年6月7至9,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共同主办的。高校第四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高校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中共 代表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市委 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
  • 简介:对《资本论》第章逻辑方法的探讨,必须以辩证逻辑的视角,从对第章内容的逻辑分析人手,才能有新的收获。《资本论》第章的论述方法主要是演绎方法,其中既有形式的演绎,又有辩证的演绎。形式演绎法体现在理论表述上所采用的三段论推理方法;辩证演绎法主要体现在分析商品价值时所运用的黑格尔的“个别——普遍——特殊”的辩证演绎三段式。这里所谓的运用只是为了说明商品的有关理论问题的“借用”。其实,马克思在这里借助于黑格尔的三段式,对“商品——劳动——货币”的演化史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出发的,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商品价值 逻辑方法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时期,实行开放、改革、搞活的总政策,极大地鼓励了人们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工作的新局面逐渐打开,主流是好的。但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下,还存在着不少没有来得及清理和解决的严重问题。有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消极东西,诸如“四人帮”的残余分子(三种人)的存在,各种流氓集团,刑事犯罪分子,同外国势力和台湾特务机关联系进行地下活动的反革命分子,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刑事犯罪分子 法制 “四人帮” 反革命分子
  • 简介:为落实习近平关于推进“路”建设的倡议,特别是关于“切实推进民心相通”的要求,了解我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赴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研讨中,课题形成了个重要的共识:要全面落实“路”倡议,必须用“文化路”推进“民心相通”,支撑“经贸路”。

  • 标签: 文化一带一路 经贸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 简介:陈独秀的"二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革命发展前途这问题都做出过明确的判断,然而二者对此的阐述却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和分析,可使我们进步了解历史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 标签: 历史选择 二次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 发展前途 陈独秀
  • 简介:习近平'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基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形成发展历经酝酿、倡议、务实合作三个阶段,秉持的原则主要有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市场运作,建设的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 标签: 习近平 一带一路 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