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尹胜、朱春花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5期撰文认为,1956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农业合作化和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思想。

  • 标签: 传统农业 改造思想 毛泽东 《党的文献》 农业合作化 农村发展
  • 简介:面对农业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劳动力普遍过剩、耕地不足和现代农资匮乏的困境,新中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方式组织起巨大的人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劳动对象端促进了农业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在农业增产的基础上,依托逐渐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维持工农业剪刀差、国家控制关键农产品流通和城乡分割的办法,工业从农业抽取了大量的生产剩余。这种剩余转移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只能覆盖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自成体系地嵌入广大农村当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一方面为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埋下了伏笔。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工业化 农业剩余 城乡关系
  • 简介: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概括和科学总结,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是“两个飞跃”思想的酝酿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它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其的成熟阶段。“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变革农村中的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并且,它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发展道路。“两个飞跃”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第一个飞跃”解决的是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问题,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和依据;“第二个飞跃”解决的是由小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给我们予极大的启示。

  • 标签: 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化集约化 “两个飞跃”思想
  • 简介:广安市武胜县,位于川渝结合部,嘉陵江中下游,辖31个乡镇,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是传统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武胜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

  • 标签: 农业农村现代化 武胜县 振兴战略 乡村 嘉陵江中下游 农业产业发展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异化了的分工”。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消灭“异化了的分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综合技术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多元”本质能够促进劳动者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进而恢复其自由个性;它的技术(工艺)内容则能够让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进而为恢复人的意义提供社会基础。

  • 标签: 人的问题 分工 综合技术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重庆召开。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