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一种理论如果是不真实的,那么无论它多么高雅,多么简单扼要,也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体制如果是不正义的,那么无论它们多么有效,

  • 标签: 社会体制 公正思想 毛泽东 思想体系 美德 正义
  • 简介:人的学说是马克思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任何理论一样,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思想也是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在这一前进的过程中,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人学思想对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是在对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确立了实践人学理论。

  • 标签: 感性人学 实践人学 实践 意义
  • 简介: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实行“社会公仆”的原则、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包括铲除特权、人民管理、人民民主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实践经验,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弥足珍贵: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特权,党员的惩处严于非党员;坚持体制改革,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法制,从严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列宁 公仆原则 巴黎公社
  • 简介:在西方思想史的演进中,霍布斯和洛克开创的政治个人主义曾经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大成就,并成为近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卢梭的重要性在于,他率先发动了政治个人主义的批判,提倡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以此重新唤醒人们共同体和公共精神的重视。马克思深受卢梭的影响,政治个人主义及奠基其上的资本主义积累原则展开了双重批判,提出通过“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联合”来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体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马克思把卢梭的普遍性形式落到了实处。

  • 标签: 个人 社会 卢梭 马克思
  • 简介:马克思与恩格斯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 标签: 唯物史观 第一提琴手问题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简介:马克思女性问题的探讨是从哲学抽象原则出发的。他在思维方式上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原则,打破了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关系,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移到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正是这样,马克思才可能消除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对立,提升了感性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确立女性问题在哲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还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从而论证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哲学基础。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原则 女性主义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女性问题
  • 简介:国内外关于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认识,比如,布尔什维克“一党专政”等问题的理解,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或不正确的成分,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极力歪曲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攻击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所谓的“取代论”,攻击新型的苏维埃政权是“极权主义”的“党治制”国家,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因此,分析和批判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误解和歪曲,恢复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 俄国革命 苏维埃政权
  • 简介:社会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马克思曾经用有机体的概念社会历史进行功能解释,并通过这种功能解释确立了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而一些学者却用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来否定经济基础。或者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功能主义化。功能主义片面强调了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忽视了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关系的正当性,甚至犯了社会还原论的错误等。我们不能狭隘地用功能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来解释和谐社会。

  • 标签: 功能解释 功能主义 历史观 .
  • 简介:以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典型后殖民理论民族主义认同进行了深刻解构。霍米·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 标签: 民族认同 叙事 后殖民 解构
  • 简介:结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无论是宏观结构主义、微观结构主义还是将宏观与微观相连接的结构化理论,其始终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密切相关。通过布劳宏观结构主义、柯林斯微观结构主义和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阐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西方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影响,而且还能在比较分析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异同之时,寻找到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科学I生的答案。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西方各种流派的社会结构思想的重要参考指标和理论元素。

  • 标签: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化理论
  • 简介: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始终坚定不移的,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结合的问题却是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本质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延安时代毛泽东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党在总结教训、拨乱反正之后,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的结合,结合是关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 简介:斯大林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西方学者斯大林思想的研究在苏联解体之前经历了“极权主义”和“重评主义”两种研究范式。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档案的开放使西方学者在冷战结束背景下研究斯大林思想的范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斯大林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新的历史务件下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方法,充分利用苏联解密档案资料,加强斯大林思想的研究。

  • 标签: 斯大林思想 极权主义 重评主义 苏联档案
  • 简介:中共早期领导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始终坚持具体国情的把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中共早期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 简介:吉登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诠释主要围绕“人类创造历史”命题展开,该命题在马克思和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从生产劳动的角度解释历史,把人民群众看做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把人们的生产劳动和革命实践看做是创造历史的过程,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看做是创造历史的归宿。吉登斯也“人类创造历史”命题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他把启蒙运动看做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自己历史的起点,把普通行动者看做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把当今风险四伏的高度现代性社会看做是创造历史的结果。比照两种历史版本,吉登斯版本的历史理论反映了他当今晚期现代性社会的思考。但却消解了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革命韵味。

  • 标签: 历史 马克思 吉登斯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具有严整、完备的理论体系。这种科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是它自身坚持理论创新的结果,固有的本质特征,科学精神的体现,求真的存在方式和必要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一贯高度重视科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从严格的狭义的原创意义上说,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加以阐述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理论观点和学说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后,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代特征和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运用和发展形态。应深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逻辑,从指导现时代实践出发,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科学体系 思考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通过马克思主义主题、主力、主体的中国化,进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重新定位市场、社会、国家的结构关系,破解中国的后发展难题,推动现代化发展方式从片面到全面、从外生到内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化 后发展难题
  • 简介:以往人们阿尔都塞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在结果上表现为彼此相互矛盾的形式。而这种矛盾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研究类型所规定的。那么,这就提出了阿尔都塞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阿尔都塞哲学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或者说,人们运用什么样的研究范式,才能展现出一个真正的阿尔都塞?这个问题与他的理论特殊性相关。围绕这个问题,本文试图概括以往人们研究的类型及特点,进而,说明我们选取自身研究之立足点的某些合理性。

  • 标签: 三种类型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思。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马克思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是的》。这种热情风趣又不流于巧辩、强辩甚至诡辩的为马克思辩护的作品,在上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全球陷入谷底之后几乎难得一见,特别是由大学者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更是绝无仅有。伊格尔顿保证了该书的通俗性,却并不因此损害论述的严谨和深刻,实际上他的目的是尽量抹去人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恢复马克思的真面目。资本主义的内在痼疾,马克思的理论实质,两两对照,雄辩地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是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2008年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 简介:价值究竟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这是哲学领域值得探讨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从设定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关系出发界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遮蔽了价值的生成过程。其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能仅仅以满足需要为基准,而应以主体自身的应然生成过程为旨归。

  • 标签: 生成论 需要价值论 价值生成
  • 简介: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宗教运动,这一反宗教运动的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的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的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的,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的反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的错误,其造成的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标签: 反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社会主义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