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易经》和《易传》是《周易》中不同的两个部分。《易经》的产生,与上古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切相关,是当时天与人、因与果、天命不易与靡常冲突融合的产物。《易经》中最具特色的是辩证的变易观。《易传》实现了由《易经》卜筮向义理的转化,“太和”是其人文精神的精髓。《周易》智慧对中西方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周易 卜筮 义理易 变易观 太和
  • 简介:作者闵建蜀,德国弗莱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主任。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全书计19.2万字,230页。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易经》最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不是以单纯的知识作为讨论对象,而是以智慧作为思维的中心,而智慧具有永恒的性质,又是知识的升华。

  • 标签: 易经领导 领导智慧
  • 简介:旷宇长宙,漫无际涯,人生不过一叶小舟,将何处停泊?钱穆先生说得好:“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人生之向往处,即人之生命理想。也就是人生的真实意义与真实价值之所在。安顿人生之生命理想,是古典儒直至当代儒的主要关怀,也是人类恒久关怀的安身立命问题。

  • 标签: 儒家智慧 德本财末 安身立命 道德实践 为己之学 元学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文章从和谐的由来说起,论述了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实践途径是以仁立国施惠于民,以礼相接齐家治国,戒奢尚俭重土安民,为仁由己各尽所能。继承儒家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越来越具中国特色。

  • 标签: 儒家学说 和谐社会 实践途经 大同社会 中国 社会主义
  • 简介:朱熹一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的学问才是“第一义”的,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的诠释方法相比较,他的“实践—体验”的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的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体现主客统一的现实性等一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的历史性与诠释主体的时代性、经典文本的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之间的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以不同于启蒙理性的新思路,分析了现代性中的传统、现代化的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中挖掘现代性资源的重要性。他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可能有的意义。他的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的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以造成儒学复兴的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的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的实践性。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