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四库全书总目》的易学,学界一般认为是尊崇汉《易》,贬抑宋《易》,与朴学《易》比较接近。实际上,《四库全书总目》强调"推天道以明人事",兼采象数与义理,对汉《易》中保存的"太卜之遗法",宋《易》中的理学《易》、史学《易》,都是基本肯定的。而对汉《易》中的禨祥之学、《易纬》之学,宋《易》中的图书之学、心性之学,则持批判的态度。而清代盛行的朴学《易》,以辨伪、辑佚、训诂之学治《易》,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易》学史史料的钩稽、辨析与考证,在易学思想上不出象数、义理两派的藩篱,较少有突破前人的学术见解。整体而言,《四库全书总目》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认识出发,对《易》学象数、义理各有取舍,并不能以"扬汉抑宋"之类的说法概括。而《四库全书总目》这种易学的形成,主要受乾隆钦定《御纂周易述义》和纪昀易学观点的影响。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周易》 象数学 义理学 《御纂周易述义》 纪昀
  • 简介:《芮良夫毖》中的"圣人"特指有威权的诸侯大臣,"彼人"指周厉王,"君子"指普通卿大夫,"君"、"元君"指世族伯长,诸词汇的使用均具早期特点,非战国时之泛称。竹书"和德定刑"的提法与西周早期"明德慎刑"观念一脉相承,且其散韵结合、"诗""书"合体的文体特点反映了部分"诗"类作品的早期传述状态。竹书当作于西周晚期厉王出奔之后,共和行政之前。学界针对楚简"诗"类文献所提出的"战国虚构说"尚可商榷。竹书主旨直斥周厉王已无资格为王,主张征召有威权的诸侯伯长入主朝政,实为"共和行政"张本。竹书反映了西周晚期世族势力勃兴,家臣制度完善,世族之间矛盾丛生的历史情实,同时反映了西周晚期王权观念的重大改变。

  • 标签: 清华简 《芮良夫毖》 《诗经》 西周
  • 简介:儒家孝道所建构的人伦关系,基于血缘亲情与恩义而建立,蕴含着子女对双亲的感恩之情和家庭伦理责任。养亲、敬亲、顺亲、谏亲是考察儒家孝道的四个主要价值维度。与孔孟孝论强调"亲亲",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养、敬、顺有所不同,荀子孝论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凸显了礼义对孝道的引导和矫正功能。荀子提出"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主张从义不从父,将子道与臣道相贯通,把持义谏亲的社群价值置于诚敬顺亲的族群价值之上,为解决"顺亲"和"谏亲"两种价值念的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组织系统的有效运转和社会公德、社会正义的实现。

  • 标签: 亲情 恩义 荀子 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