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胡塞尔以近似于数学坐标系上线性变化的直线来表征的内时间图式不能充分展示内时间的多样性,其静态性和秩序性遭到德勒兹的批判,主要原因在于那些直线受外在统的坐标框架的限制。数学中流形论或微分几何是脱离统的外在框架处理多元性问题的理论,这理论的微分动力学演化模式被德勒兹拿来探讨多元性观念的演化,作为多元性观念的时间应该显示种游牧的不可预期的生成性特征。由于胡塞尔的内时间描述中最为重要的滞留迭代模式可与混沌理论中的“虫口模型”相类比,所以展示内时间生成特征的最佳形式是混沌理论中的分形图形。

  • 标签: 内时间 多样性 游牧
  • 简介: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即种“语言批判”,而“语言”之所以需要“批判”,是因为它再地诱导我们提出些同样的,但却是错误的“哲学问题”——这样种观点,从宗教的角度看,即可视语言为“原罪”,“语言批判”的工作即种摆脱诱惑的过程。“生活形式”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个重要概念,“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部分;宗教信仰是在某生活形式中生长出来的具体样式,宗教语言在特定的生活形式中获得意义。宗教信仰是生活方式;生命的要求与生活方式之间的错位是心灵苦恼产生的根源,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宗教 语言批判 生活形式 生命
  • 简介:康德关于能思存在之本性的论点基于表象“我”的具体本性。他认为,经验自我属于个有思想的肉体实有,其内感官被心灵自己的状态激动,因此和外感官样牵涉被动性。这样的心灵或理性只具有相对自发性,是没有归因能力的它()或精神自动机,从而不是完全自主的。不过,如果有个内在于实践理性的目的,那么它可能会是完全自主的。康德认为这个目的是道德律,我们选择的行动方式只有被其蕴涵(而非出于偏好)才表达真正的自由。

  • 标签: 我思 统觉 目的 道德律
  • 简介:本文首先要探讨的是,布伦塔诺如何尝试根据存在之类比的学说这线索,来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展开系统化。对存在者及其多重含义的追问集中于范畴分析。海德格尔对布伦塔诺解释中的这决定性要点的解读,是极具批判性的。他的批判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对传统判断理论(作为真理的位置)的解构,然后是对存在(ousia)的时间性解释,最后是存在的真理含义的明确提出。与布伦塔诺不同,海德格尔尝试以种源初的发生方式揭示范畴的发生行为,这取代了布伦塔伦提供种“范畴系谱学”或者种“范畴演绎”的尝试。自此,重要的是,将构成希腊现成范畴的背景的原初经验加以突出:希腊存在论的源始规定是从制作(poiesis)范畴中派生出来的。同时,要批判性地探讨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存在论阐释的可能性和界限。

  • 标签: 存在之统一性 类比的统一性 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布伦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