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2016底,我《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卷本连同一个新译本已经全部交稿,整套书共计约600万字。这恐怕也是我这一辈子所做一件最大工程。我总觉得,一生,作为一种有创造力存在,要干一点别人从来没干过事情、今后留得下来事情,才对得起自己。我从2010起,开始逐字逐句地在研究生课堂上讲《精神现象学》,用4半共9个学期才把全书讲完,全程录了像。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卷首语 2010年 黑格尔 创造力 研究生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第一版发表于1918,修订新版发表于1923,后来,作者把这两个版本分别收录于自编全集第16卷第3卷中,足见其这部作品高度重视偏爱。《乌托邦精神》一书被誉为20世纪初哲学表现主义代表作。从风格上看,这部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狂放不羁狂想诗特征:语言晦涩、风格怪异,宣泄主观精神,描写直观意向,传达弥赛亚预言,揭示永恒神奇心灵内涵;从主题上看,这部作品反对战争、强权剥削以及现存社会制度个性压抑,热情讴歌人类觉醒黎明,主张人性复归道德重建,提出了"心灵、弥赛亚启示录"口号。

  • 标签: 自我相遇 音乐哲学 卡尔·马克思 启示录
  • 简介:本文基于葛兰西"实践哲学"这一术语考察,阐述葛兰西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系,分析葛兰西理论四个领域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作者强调研究葛兰西实践哲学关键在于转换视角重读马克思,从而努力实现马克思理论现代化,以分析已经变化的当今世界。

  • 标签: 葛兰西 马克思 实践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康德历史哲学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不可或缺有机组成部分,更有学者将其视为与三大批判同样重要"第四批判"。但相较于康德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思想,康德历史哲学受到重视依然不够,这是与其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康德历史哲学并不是出于历史兴趣而对其进行专门论述,而是康德目的论思想具体表现。康德正是通过历史哲学阐明了作为理性自律普遍法权道德在受制于自然因果必然性的人类中是如何可能,这一以法权道德为目的先验历史观是康德完成自己关于理性建筑术构想、最终统一自由与必然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历史 自然 法权 道德 目的论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1885-1977),第二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独特魅力在于,他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位20世纪最重要哲学家之一。布洛赫一生都在写作,晚年92岁高龄他仍在坚持工作,直到1977全集问世,它成就一生,他著作先后被译成包括斯拉夫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日文韩文在内多种文字。布洛赫于197784日逝世,这是他生前所接受最后一重要访谈,是自身学术思想和政治活动总结性回顾,内容涉及面很广,几乎涵盖他所有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20世纪20代求学时期、30代自由作家时期、40代美国流亡时期、50代莱比锡大学执教时期、60~70代图宾根大学执教时期等等,堪称20世纪一部内容丰富哲学史、思想史文献。

  • 标签: 恩斯特·布洛赫 青年时代 流亡 莱比锡岁月 图宾根岁月
  • 简介:人类这一善于发明食肉动物类型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斯宾格勒认为,人类是因手诞生而成为人。在能够自由运动生命世界中,手是一种举世无双武器。捕食动物眼睛(它们“以理论方式”对待世界)被添加到人类手上了,后者以实践方式掌控世界。人类不仅仅挑选武器,而且制造武器。这就是构成人类免于种属强制自由东西,这是一种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生命历史中唯一现象。伴随着每一个新创造物,人类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越来越成为大自然敌人。随着“言语”“规划”这一范畴从人类“手”“工具”中脱颖而出,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在人类世界宇宙之间裂缝也越来越大。

  • 标签: 斯宾格勒 人类起源 言语 规划
  • 简介:康德直观理论是感性直观、想象力智性直观三个层次构成。直观在第一批判第三批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理性批判》其他道德哲学著作中,康德明确拒斥直观作用,这种拒斥集中体现在《实践理性批判》分析论中。然而直观在康德道德哲学中仍然以一种间接方式发挥着作用,即康德借助于类比象征,用可直观之物来表现不可直观之物。从象征角度也可以理解康德提出"德性义务图型"这一看似自相矛盾概念。

  • 标签: 直观 道德 图型 类比 象征
  • 简介:这篇文章是阿多诺在1965关于否定性辩证法演讲第二讲。在这里,他认为,黑格尔虽然也讲否定,但是在他否定中包含了肯定。他在后期思想中总是从否定中找出肯定,他否定之否定最终是肯定。他辩证法体系在总体上也是肯定。"凡是现实都是合理"这个命题从总体上表现这种肯定。实际上在否定性总体中没有肯定性,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不再可能。否定辩证法否定就是针对肯定性,它批判这种肯定性,否定概念与现实同一性。这种否定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也不同。

  • 标签: 黑格尔 否定 否定辩证法 批判理论
  • 简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言说本质。后世哲学中"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一种辅助手段,而且是正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是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哲学思想。图型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是把概念直观联结起来两种不同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补充,为是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一个超越于认识论之上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少枢纽,它在理知世界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模型"代替"图型"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自组织概念为政治哲学中那些理念提供实在性证据理论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有机体之间所做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精神实质。康德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一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成员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极端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进步方向

  • 标签: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
  • 简介:在康德之后现代哲学中,“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强化,其中最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历史哲学”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黑格尔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成型”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中时代”。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时间化”,也将“时间”功能“实践化”。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如何认识共和历史含义》一文中“启蒙”观念批判“德政”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后)现代西方”所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共和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局限性。

  • 标签: 历史哲学 时代意识 现代性 后现代
  • 简介:哲学原理》所回应是近代政治哲学中一个根本问题:自由概念如何成为现实?它同时也是在追问如何在理论上创造一种启蒙时代公共生活方式(它体现为一种政治生活制度安排)。黑格尔在《哲学原理》中考察近代以来两种权利学说(自然权利学说、道德权利学说)这个问题回答,最后提出了自己伦理国家理论。

  • 标签: 自由 自然权利学说 道德权利学说
  • 简介:黑格尔哲学(即客观精神)是自由意志实现自身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历程中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同一。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普遍性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自由;第三,单一性,即前两个环节合题(同一),体现为现实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领域中历程,是一场抽象普遍意志自身扬弃运动,是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规定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个环节:第一,所有权是纯粹抽象人格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我东西"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中,欺诈犯罪展示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抽象通过否定特殊意志普遍意志否定,从而实现意志否定之否定,并形成意志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现象学作为认识论,在对象问题上不同于近代认识论中对象。近代认识论中对象都是不言而喻自然对象或自然客体。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中对象是构造意识对象,是意识体验中被给予东西,是内在现象,或者说是内在意识纯粹意识。现象学认识论中对象初阶构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最为基本意识构造,另一部分是时间意识构造。意识自身构造共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体验、意向性、执态或行为、注意或统觉。时间意识构造主要包括滞留、原印象前摄三部分。

  • 标签: 现象学认识论 对象 初阶构造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基础上展开自己哲学研究,并把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全部追求。他在主体性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三个基本方向,即:认识什么、应当做什么、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永远处于走向真理途中、永远处于走向自由途中、(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是什么,但是,他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结论表明:在他那里,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有限。康德这种理解使他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方面看,他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马克思提示现实与文本关系,现实往往被语言和文本所切割、渗透,当文本作为一个主题加以谈论之时乃是物质生活升华之时,文本在此时体现为现实剩余。现实和文本距离,是马克思通过把握现实与本质相切瞬间才加以克服。在今天文本性现实性可能在信息这一换喻以及现实层面上完成了一种新变形。

  • 标签: 马克思 文本 现实
  • 简介:自然权利学说式国家其政治计划是洛克给定,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所有人同意为基准“契约国家”;而其经济计划是亚当·斯密给定,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自由竞争为基础而形成自由经济市场。该国家承诺将实现所有人自由权利。但是通过黑格尔自然权利学说“形式自由”批判及当时英国现实五个问题考察,发现它并未能实现自己承诺,反倒走向自己反面。

  • 标签: 自然权利学说 契约国家 自由
  • 简介:从1765开始,康德一直计划撰写《道德形而上学》。由于批判事业推进其他事务发展,直到1797康德才正式出版该书。正式《道德形而上学》不同于预期著作,这些变化体现康德哲学体系张力。《道德形而上学》与康德所使用讲义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不过后者是在批判哲学角度上考察而纳入其体系。《道德形而上学》涉及纯粹哲学应用到理性内容,给予消极定言命令以积极内容。康德没有辩护这种积极内容,这是他希望发展,但是没有发展另外一个主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批判哲学 德行 法权 同时是义务的目的
  • 简介:黑格尔在本文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他对于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观点。首先,他表明启示宗教考察有三个环节,即上帝抽象概念、概念定在,以及概念与定在同一性。然后,他回顾上帝存有的三种证明,其中着重回顾安瑟尔谟式本体论证明以及康德批判,并表明该证明虽然由于坚持从概念出发原则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其论证过程由于主张概念知性式理解而无法令人满意。最后,黑格尔从正面阐述他自己概念观,认为概念并非如传统所认为是一种单纯主观东西,而是自我区别、建立存在又扬弃这种区别的主客统一绝对活动,它自在自为地拥有存在于自身中,而上帝概念正是这样概念,因而上帝存有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了证明,黑格尔由此以其思辨哲学改造传统本体论证明,阐发了一种新型本体论证明,从而呼应本文开头。

  • 标签: 上帝存有 本体论证明 概念存在
  • 简介:本文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笛卡尔哲学开端分析出发,梳理出二者笛卡尔前提批判观点,并试图证明二者批判实则将笛卡尔开端中“我思”理解为独立奠定表象世界秩序反思性实体。面对误解,笛卡尔文本足以为自己辩护。“我思故我在”是一个有限且不完满开端,文章通过论证这一开端有限性,“我在”由此构建表象世界真实性,试图说明笛卡尔自我发现及这一发现意义,并就笛卡尔所建构表象世界真实性海德格尔批评做出回应。

  • 标签: 我思 我在 对象实在性 形式实在性表象世界
  • 简介: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新教神学之父著名古典语文学家,他创造性地综合新教神学解释学传统与古典学界修辞学语文学传统,使解释学从特殊解释学转变为一般解释学(hermeneuticageneralis),由此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他也因此被称作"现代解释学之父"。他在1805-1833围绕解释学做了近10学术报告演讲课。可惜是,与他辩证法哲学伦理学一样,他始终没有公开出版他全面深入论述其解释学体系专著。不过,他解释学基本理论框架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保持连续性一贯性。他在1805首先以格言形式陈述解释学一些随想,接着在1809-1810以草稿形式描述理论设想,最终在1819以更具体纲要阐述解释学比较成熟看法,他18281832-1833演讲都以此纲要为基础,并增加了一些边注评论。在这个纲要导言中,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本质、目标、种类方法等作了简明扼要论述,基本上呈现一般解释学理论框架。

  • 标签: 特殊解释学 一般解释学 艺术 语法解释 心理解释重构 解释学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