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神学的任务就是要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在我们的处境中阐明《圣经》的真理和对福音信息的诠释,使福音的信息与人生的各种境遇发生关联,并使人们找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与盼望。信仰的对象——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永不改变的,而信仰的处境及其所面对的世界,总是不断在改变。神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同的世代和不同的文化中服侍教会,帮助神的子民探索信仰,并且将之应用在他们所生活、侍奉的世界里。当代著名的天主教神学家特雷西(DavidTracy)认为神学研究针对三个不同的对象,即教会、社会、学术界,承担三种不同的任务。特雷西的这种观点能开阔我们神学探究的思路。本文尝试从特雷西的观点出发,探讨现今的神学任务,希望对我们的神学任务的自我定位,对整全人格的发展和培育,对教会的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以及对神学教育的目标能有所启发。

  • 标签: 神学的个体性 神学的教会性 神学的人文性 神学的学术性 神学的公共性
  • 简介:今年是吴耀宗先生提出"三大见证"、"十项任务"40周年。"金陵"神学研究室举办了一次以"中国教会的见证与任务"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是成立不久的神学研究室的第一次活动,正如彭翠安副院长在开幕讲话中所说:"这是‘金陵’研究工作的一个新的开端"。研讨会在研究室主任季泰同工的主持下,教师和高班同学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几点:吴耀宗先生的"三大见证、十项任务"的实质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办好教会;40年前提出的某些任务,今天仍旧有待完成;教会自身没有建设好,很

  • 标签: 研讨会 见证 任务 研究室 国教会 社会主义中国
  • 简介:为了纪念吴耀宗先生提出"三大见证"、"十项任务"40周年,我院神学研究室于5月25日召开了题为"中国教会的见证和任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师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下列数篇文章,是部分同工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陈驯同学在会后写了一篇"研讨会小记",对该次研讨会作了简略的记述,也一并发表于此。

  • 标签: 国教会 任务 研讨会 基督徒 见证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工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工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无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

  • 标签: 呼吸方法 道教文化 胎息 修炼方法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 标签: 法尊法师 佛遗教经 佛七 玄义 汉藏教理院 大勇法师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句经》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句经》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句经》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经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敏为南北朝至唐初的三论宗大师,他上承茅山大明、东安道庄、高丽实公、印公等,下传慧明、融、聪、善伏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同时又创立二教说,丰富了判教学说。

  • 标签: 法敏 三论宗 一音寺 二教.
  • 简介:一行三昧是文殊禅,也是佛教的根本禅。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说般若经 一行三昧 慧能
  • 简介:1956年3月,吴耀宗先生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报告》,对第一次全国会议以后一年半来的工作作了回顾,并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了中国教会的"三大见证"、"十项任务"。今年是"三大见证""十项任务"提出四十周年,神学研究室举办主题为"中国教会的见证与任务"的研讨会以作纪念,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中国教会当有怎样的见证?今天中国教会的任务是什么?与四十年前相比又有

  • 标签: 国教会 爱国运动 见证 任务 四十年 中国基督教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与传播对汉传禅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论述禅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意义,其二,从汉传视野下研究、认识南传禅法体系;其三,参照与融合,从四个角度提出当代南传禅的弘扬对未来汉传佛教在线禅发展的参照意义。

  • 标签: 南传禅法 汉传禅法
  • 简介:已说明生病的因缘,现在继续说明治病的方法。病源不同,治病的方法也有多种不同选径。当然医学是专门的知识,在佛法五明中,也有医方明:在大藏经中,也有相关治病的经典,以对治众生的身病与心病。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诵其神咒,病苦消除。义有《禅病秘要》,

  • 标签: 治病 药师 医方 心病 医学 生病
  • 简介:神秀北宗的禅思想在禅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禅与慧能禅有一定的内在相通之处,但他坚持主张染净各别的二元论,因而无论是在心性本体论、修行方法还是终极境界论上都与慧能南宗彻底地坚持性空不二的般苦直现不同,从而表现出宗教理性主义的色彩。神秀与慧能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类型,神秀禅对后世仍有一定的的影响。

  • 标签: 本觉冷心 观心看净 净念顿超
  • 简介:东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舍身求法的高僧。献是继显、宝云、智猛和勇等之后的又一位西行求法僧。献的西行,往返均取“青海道”;在西域,献先后游历了吐谷浑管辖的鄯善国故地,和芮芮控制下的于阗、龟兹和高昌等国。献取得的佛牙,是从乌缠国流入于阗国的,乌缠国即汉代的乌秅国、显记载的於麾国,也即玄奘记载的乌铩国;佛牙来到汉地后,曾经由陈武帝、隋文帝和唐宣宗等帝王公开供奉,流传有绪,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圣物之一。

  • 标签: 青海道 乌缠 法献 佛牙 西域史地
  • 简介:一般来讲,诵经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解佛教义理作为自己的修行指南.或者是为弘经说教而读经及参阅古德注疏等,详研经义。二是以诵经作为修行。这是大乘佛教的传统.佛教史传中就有许多关于诵经可增长福慧功德乃至开悟的记载。印光大师曾特别说到这一方

  • 标签: 诵经 佛教义理 大乘佛教 印光大师 修行 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