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提要思想进行还原之后.将会得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认识:《物不论》的主旨是非动非静、非体非用。也即是说,《物不论》谈论的不是体用问题,即有即无也不能混同于非有非无。因为,既有既无是典型体用一如的玄学思维模式,是对有和无的肯定。而非有非无强调的不是体用关系,而是大乘中观语义下无知而知的般若,它所观照的是不可言说的真谛。所以,如果说“即即不”是一种玄学的说、形式的说.那么,非非不则是一种宗教的说、实质的说。这种实质的说,从历史上看,为中国涅槃佛性论作好了逻辑上的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 标签: 《物不迁论》 体用论 玄学思维模式 佛教
  • 简介:“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山的奥秘,就得亲身走一走。今年是农历马年,正逢阿尼玛卿雪山的本命年。在藏族兄弟的心里,阿尼玛卿雪山是一座被赋予了神圣人格和超强神性的圣山。驻足这里,它就像一个富有巨大引力的磁场,吸引你不由自主地跟随山者们的脚步走进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境界,随着时光隧道陷入历史和文化的漩涡。

  • 标签: 转山 阿尼玛 本命年 雪山 藏族
  • 简介:石头希继承了六祖慧能以顿融渐的禅法精神,主张顿渐融通。与同样继承慧能南宗顿悟禅法的马祖道一禅系相比,石头禅系更多地表现出对般若性空学和华严学等传统佛教的一种圆融或融通的精神,这集中地体现在其关于“回互”的学说上,希以空性之理来规范自心本体,又以空理来融会自心本源与万物事相。与马祖道一盛倡大机大用,偏向于纵向的实践性(“用”)禅风相比较,石头希强调“回互”特色的禅法更偏向于横向的理论分析。石头与马祖这两系禅法在禅宗发展史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 标签: 石头希迁 融通 回互 空性之理 自心本源 万物事相
  • 简介:佛教的“识成智”,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识成智。佛教的“识成智”,与现代心理学的视法异曲同工。

  • 标签: “转识成智” 学习潜能 成功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异曲同工 催化剂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论》的“性住”。《物不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在我学佛修行的经历中,曾经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颇深,启悟很大。

  • 标签: 学佛 修行 经历
  • 简介:读原典,思考中国文化,探索中国神学,感怀千秋,收获颇丰。(一)受了多年教育,读了不少书,但直接阅读古代的文化经卷典籍,尚属首次,故"中国文化原典选读"课有助于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有准确的把握和直观的体认。首先是中国文化对人格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追求,读原典引发了我对塑造一个独立人格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接触到如何作一个"君子"、"真懦"或"真人"的词句,这种人格不是在罪恶中与世浮沉,而是独立于尘世的崇高人格。尤其在《周易》这部最古老的经籍中,包含有许多人生哲理,教导一个人怎样行事为

  • 标签: 中国文化 原典 中国传统文化 独立人格 神学 君子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物不义含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物不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物不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僧肇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物不"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 标签: 物不迁 老庄玄学 根源实在论 小乘 性住
  • 简介: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曹洞宗以五位君臣、偏正回互来说理事关系,并归结到无心解脱,进一步阐发了石头希的思想,弘扬了石头的宗风。

  • 标签: 石头希迁 曹洞宗 禅法思想特点
  • 简介: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山的崇拜格外痴迷,而且锲而不舍。为了敬拜一座神山,他们会背着简单的行囊从千里之外来朝拜。藏民族把自己对土地的挚爱深深地融进了对山的热爱之中,相信每座山都有超人超世的神力和灵气,他们主宰着周围的一切。是这些大自然的神力和灵气引起人们对山的持久永恒的崇拜,从而在崇拜中产生出信仰的民俗来。

  • 标签: 山神崇拜 藏民族 原始宗教观念 自然崇拜 锲而不舍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