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老子西升经》。撰人和成书时代不详。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称该经系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但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葛洪《神仙传》中已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 标签: 老子 成书时代 道教经典 关令尹 佛教传入 神仙传
  • 简介:“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道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 标签: 刘智 马启西 西道堂 伊斯兰教
  • 简介:悼念王斐理神父田志群王斐理神父,圣名斐理,河北辛集市旧城镇人,于1997年5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安息主怀,终年93岁。王神父1917年至1927年先后到河北保定蠡县高家庄修道院读书,1928年进入北京大修院攻读神哲学,1934年晋铎,先后到安国市...

  • 标签: 辛集市 爱国爱教 独立自主 教务管理 文明建设服务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本文由对图宁相关论文的翻译及编译者的分析综合而成,旨在探讨芬兰学派的图宁博士关于马丁·路德"性观念"的神学研究。首先分析了他指出的路德生活之中世纪后期关于性与婚姻的四个特点之后,其次,全文着力分析了他的七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路德"性观念"思想框架背后的这些神学要点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性观念与婚姻观的重要影响。第三,探讨了路德是否比他的先驱者们对性更加肯定。就路德研究的学术历史而言,图宁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 标签: 芬兰学派的尤图宁 路德 婚姻 神学
  • 简介:祷告是神给人的一种极高的权柄,通过祷告,人可以向神吐露心语、诉说心愿.倾诉委屈、认罪悔改.感恩赞美.接受能力等。圣经中记录着各式各样的祷告,见证着一颗颗伟大的心灵在神前的尽情释放。

  • 标签: 祷告 接受能力 倾诉 圣经
  • 简介:文章以陈景元《西升经集注》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思想出发,对教育作用:养生、修身、治国;对象:人有接受教育的天赋,人人是教育对象;目的:道德养成,培养治国理民之才;师道观:贵师,师资素质,择师;教学原则和方法:讲解教学,惜时勤学,顿悟,因材施教,等思想,作出系统梳理、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 教育思想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 简介:月西法师(1915—1993)籍贯浙江温岭,新河区铁场村人,俗姓高氏,名祥麟。昆季四人,其行三。11岁时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披剃。14岁入漳州南山寺学习,又二年,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学习,时太虚大师任佛学院院长。法师深受其革新佛教和人生佛教的思想影响。1934年师从佛学院毕业后,受具足戒于温州

  • 标签: 月西长老 生平 佛教 七塔寺 人格精神
  • 简介:邓殿臣先生的《“巴三藏”略说》,从“巴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 标签: 南传大藏经 上座部 律藏 第二次结集 巴利语 摩晒陀
  • 简介:巴”,意思是空头盈余,高额利息。伊斯兰教初期,禁止“巴”系专对阿拉伯蒙昧时期遗留并风行的高利贷而言。“巴”的形式大致有:1.甲向乙购物,双方言明限期付款,到期甲却不能付,则协商延缓支付,但要比原货款增加数额,其增加部分即是“巴”。2.债主与借贷者立字协议,贷款有一定期限,并商定利率,按月计息,偿期一到,借贷者应将本利一并还清。借贷者如不能按期归还,则要将所欠本利悉数转为新的本

  • 标签: 蒙昧时期 高额利息 借贷者 穆圣 高利贷者 《古兰经》
  • 简介:郑颂英老居士于1917年8月11日(阴历六月廿四日)诞生于浙江镇海,2000年8月26日下午2时40分往生于上海市长征医院,享年八十四岁。

  • 标签: 郑颂英 生平 佛教信仰 人格修养
  • 简介:香港有条些街。“些”是不是“一些利润”的意思?若从字面意思理解,再看看繁忙的商业街道,“些”的确是一语双关。做生意者,多数都是要点利润的。然而“些”是因“Shelley”而得名的,属英文直译。所以,问到香港本地人,一般都毫不犹豫地说,“哦,ShelleyStreet”。至于其根源与意义则无从追究。

  • 标签: 香港 清真寺 字面意思 一语双关 利润
  • 简介: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萨,那么,关于他的佛教经典有多少?是什么呢?按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展开》第二十一章第一节说:“佛为文殊说的有4种;以文殊为主体或参加问答的有8种;文殊所说部分者有3种;以经文体裁长行或偈颂诵出的:以文殊为主体的有3种;文殊所说一部分的有11种、以神咒的有3种;文殊未参与论议,也被提到的有42种,共计74种。”

  • 标签: 文殊菩萨 大乘佛教 佛教经典 法师 印顺 经文
  • 简介:我们知道,《未记》是耶和华上帝赐给选民的手册,教导他的选民如何亲近他,蒙他喜悦。书中不断地重复一个重要的命令就是"你们要圣洁"。因此,大多数解经家、神学家都认为《未记》中上帝的属性是圣洁。不过,笔者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未记》中上帝的另一属性——慈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 标签: 上帝 三个方面 爱人如己 百姓 以色列人 选民
  • 简介:圣妇彼日大(SaitnteBrigitte),1303年生于父母十分虔诚的北欧瑞典王族。人们特别注意到她的父亲彼日(Brigère)曾长途跋涉,远道去西班牙冈包泰(Compostelle)圣雅各伯宗徒陵墓朝圣,并且他每星期五告解,纪念耶稣苦难。

  • 标签: 苦难 虔诚 王族 朝圣 父亲 纪念
  • 简介:西哥特王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里未能形成长久稳固的王朝世袭统治,国王屡屡被贵族所弒以至形成传统。于是,国王希望通过膏立仪式,借助宗教神权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膏立仪式并未对贵族构成某种精神上的威慑,而且由于王权自身力量的软弱,在借助宗教神权神化自身的同时又因无法有效控制教会而加剧了政教之间的矛盾。

  • 标签: 西哥特王国 膏立 瓦慕巴
  • 简介:新兴宗教是有别于正统教会的非传统宗教团体,与现实社会秩序存在种种张力,与之相关的冲突及暴力事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探究了NRM与外部世界如政府权威间的张力、冲突与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考察NRM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抗的复杂性提供了解释框架。大卫·布罗姆等人注重分析NRM"组织的"动态性,采用"资源动员"模式解释了NRM及反运动组织的关系,认为NRM暴力事件首先是一种集体暴力,批判了NRM具有暴力倾向的社会观念"迷思",提出了解释NRM暴力事件的"戏剧结局"范式。

  • 标签: 大卫·布罗姆利 NRM 暴力
  • 简介:缅甸与斯里兰卡两个国家是上座部佛教的重镇。这两个国家一直有着佛教文化交流。本文考察了这两个国家的佛教关系,指出上座部佛教是两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在这个核心作用下,两国的历史与文化一直都与佛教有关,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密切发展,以及僧团的互补与共同进步。特别是佛教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使两国的僧侣在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两国的佛教关系,有助于我们看到佛教在当今世界政治文化,特别是南亚与东南亚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外联系工作,更好地弘扬世界佛教。

  • 标签: 上座部佛教 斯里兰卡佛教 缅甸佛教 僧侣 国王政教关系
  • 简介:《耶米哀歌》(下文简称《哀歌》)在《圣经》中是哀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先知通过哀歌抒发苦情。他们通过追述、肯诉、哀求,将他们的痛苦、哀怨、焦虑、失望等情绪全然表现出来。同时,《哀歌》生动地运用了人格化(personification)的对话体叙述方式,表述他们的苦难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哀歌》出现的众多声音中,上帝却保持沉默。上帝的沉默是否意味着上帝在《哀歌》中缺席,进一步追问,上帝的沉默给他子民的信仰带来什么意义?《哀歌》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上帝的子民在悲痛中行走,在苦境中自省,藉此在信仰中成长,活出新生命。另外,通过《哀歌》,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苦难中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勇气。

  • 标签: 《耶利米哀歌》 沉默的上帝 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