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位陆军上校退役了.领着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他已六十五岁。按理说.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在家住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想出去找点事做。这个想法一经握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子女们说:“都六十五岁的人了.还能做什么呢?”他说:“是呀。都六十五岁了.能做点什么呢?可在家呆着,时间也是逝去.做点事也可以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啊!”

  • 标签: 《月儿慢慢在圆》 赵俊辉 文学作品 散文 随笔 中国
  • 简介:瑛法师(1878—1953年),法名宏悟,字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俗姓吴,名亨春,出生于福建吉田县端上村。5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瑛自幼聪颖过人,稍长渐感身世孤零。17岁时欲出家,为叔父所劝阻。19岁患大病,愈后投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此后潜心习禅,历参东南诸尊宿,派承二家,既是临济宗第40世,又为曹洞宗第46世。晚年则禅净双修,号三求堂老人。法师1911年在上海被推选为“中国佛教总会”参议长,1917年当选宁波佛教会会长,1929年在上海被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此后连任主席、会长7届。

  • 标签: 圆瑛法师 佛教 对联 宗教研究 宗教文化
  • 简介:2004年2月18日(正月廿八),中国佛协原研究部研究员、著名诗僧、书画家、重建证果寺住持释彻,在汕头市龙湖区证果寺内,以吉祥卧安然示寂,终年76岁。24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释心印读祭文,福

  • 标签: 圆彻法师 佛教文化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的地方,人们从那儿出生、长大,那儿有着童年的欢笑和梦幻。

  • 标签: 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 佛教 宗教
  • 简介:华严宗心性论的特色和根基在于“自性清净明体”本体地位的确立。华严学中,此“自性清净明体”即一心,亦即如来藏。此心在众生心识中叫作心体,在法界中叫作“一真法界”。此“体”不但是众生之本体,也是宇宙万物之本体。华严诸师将“法界”与一心同等使用,又用“一真法界”统摄四种法界,从而构成了独特的法界本体论。而相即相入的逻辑和唯心回转的本体论原理也可当作华严学的方法论。

  • 标签: 性起 自性清净 华严宗 心性本体论
  • 简介: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一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开阔、个性豪放,他精于儒、老,倾心佛教,对弹宗更有深刻领会。禅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的以禅入诗和风格上的禅者风骨。

  • 标签: 苏轼 诗歌 禅思 艺术风格 心灵修养
  • 简介:永明延寿作为法眼宗的最后一代宗师,他的禅修颇具兼融佛门一切修为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修禅观。其主要内容是体现在文冲辑录的《智觉禅师自行录》与延寿的《万善同归集》这两种文献之中。前者可以视为延寿一生禅修功课的具体记录,后者则可以视为延寿修禅观在理论方面的表述。如果能够将二者合璧,找出其中的有机联系,则可以找到解读延寿禅观的钥匙。笔者的这一构想,发现在诸多相关研究延寿禅观的论著中似乎未曾有过。因此,本文尝试就此方面作出一些新的探索。

  • 标签: 禅修 禅师 法眼宗 具体 联系 表述
  • 简介: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中最后创立的一个派别。它始于五代,盛行宋初。其宗脉。历经文益(885—958)、德韶(891—972)、延寿(904—975)三代。因南唐主李璟曾缢号文益为“大法昭禅师”,故名之。

  • 标签: 法眼宗 禅师 中国佛教 经文 禅宗 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