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驾驶员在处理交通冲突的瞬间,会进发高度应激状态,驾驶员的应激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事故的避免与发生。在综合国内外驾驶员应激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驾驶员的应激源、应激状态、应激能力的测量以及驾驶员应激能力的训练。

  • 标签: 应激 应激源 工作负荷 压力
  • 简介: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神经质人格 应激 抑郁症状 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的速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的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性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的同一性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的刺激与错误反应的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的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性和RSI作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在PES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让被试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刺激重复量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重复类型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信号反应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的反应抑制后效应是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而非自动化的记忆提取。

  • 标签: 刺激重复量 反应抑制后效应 认知控制理论 自动化理论
  • 简介: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一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Beck抑郁理论 失调态度 多层线性模型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