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农产区域品牌发展的必要性,阐述了农产区域品牌发展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是充分体现区域资源特色优势的需要、是增强区域内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 标签: 农产品 农产品区域品牌 发展
  • 简介:据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对全省农户和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贵州农产生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15。5(上年同期为100),其中种植业产品指数为108.6,畜牧业产品指数为124.3,林业产品指数为107.5,渔业产品指数为115.1。其主要特点如下:一、农产价格普遍上涨,畜牧业产品涨幅较大;二、季度指数前高后低,价格指数快速回落;三、四季度价格涨多跌少,价格涨幅回落明显。

  • 标签: 农产品生产价格 价格上涨 贵州 畜牧业产品 生产经营单位 价格涨幅
  • 简介: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中国棉花、玉米、豆粕和硬麦四种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并计算了相应的套期保值绩效,发现豆粕的套期保值比率最高,为0.079195,硬麦的套期保值比率最低,仅为0.002221;玉米的套期保值绩效最高,其样本内和样本外套期保值绩效分别为13.74%和13.99%,硬麦的套期保值绩效最差,其样本内和样本外套期保值绩效分别仅为0.25%和0.55%;棉花、玉米和硬麦三种期货的样本外套期保值绩效优于样本内套期保值绩效,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总体看,中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并耒得羽I充分发挥.

  • 标签: 农产品期货 套期保值比率 误差修正模型 套期保值绩效
  • 简介:根据Cairnes—Bordo的理论,当货币政策调整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时,农产的市场价格反应要比工业品市场快,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农产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然而,国外的农业经济学者的一系列实证检验的结果却不尽一致。基于中国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供给冲击的确会对中国农产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会提高农产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反之,收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农产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货币政策调整不会对中国农产与工业品相对价格水平造成长远影响,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 标签: 货币冲击 农产品价格 工业品价格
  • 简介: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市场流通领域目前存在较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规范、平等、有序的农产流通市场体系,需要建设一些规范化、制度化的农产批发市场.根据对本地农产批发市场的调查,浅谈西部地区农产批发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设的设想.

  • 标签: 西部地区 农产品批发市场 中国 流通体制 市场价格 市场体系
  • 简介:江苏的农业虽然在现阶段占有数量和价格的优势,但农产的品质过低,生产方式过于陈旧,究其原因,主要是科学技术落后,如不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就很难提高江苏农产的市场竞争力,无法抵抗入世对农业造成的冲击。

  • 标签: 江苏 农产品市场 市场竞争力 科学技术 农产品质量 科技推广
  • 简介:图表说明:四川农产生产价格同比涨幅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步入上行通道,到今年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点,二季度开始回落,三季度和四季度由于以生猪为代表的畜产品价格下降使全省农产生产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更为明显。

  • 标签: 农产品生产价格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四川 价格下降 最高点 畜产品
  • 简介:基于2011年1月-2017年9月的周数据,利用含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玉米市场化改革对玉米产销市场间价格传导的影响,研究发现:玉米市场化改革后,玉米产销市场间存在含结构突变的协整关系;玉米产区市场(长春)对销区市场(长沙和成都)的价格传导作用显著加强,但长春对郑州和蛇口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在面临偏离长期均衡时,长春、长沙、蛇口、成都的玉米价格均能在下一期自动调整至长期均衡状态,而郑州玉米价格的误差修正机制不存在,其结果表明玉米市场化改革促进了产销市场间的价格传导,对完善农产价格形成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市场化改革 玉米 价格传导 结构突变 协整检验
  • 简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公共产品式”扶贫为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减贫效应的结构性特征,试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不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减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对农村减贫效果最佳,其次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分区域来看,不同类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减贫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减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农村减贫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

  • 标签: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产品 精准扶贫 减贫效应 结构性
  • 简介:由于农产的生产受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较大,农产的价格很容易由此而波动,当出现农产价格上涨时,人们总会担心引起通货膨胀。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使用1992年和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农产及其相关联的部门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影响程度很小,因此不会造成全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 标签: 通货膨胀 投入产出法 价格模型
  • 简介:食用农副产品是在我国农副产品中占主要份额的大宗商品,它具有品种繁多、数量大、生产分散、易变质不宜长期储藏、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大等特点。我国每年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质量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例如,果蔬在流通中的损耗率常常达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五十,在果蔬市场周围常见废弃的成筐成堆的腐烂货物,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加强食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质量管理,保障商品品质、降低损耗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食用农副产品的特点就其在流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一,食用农副产品的流通质量管理模式产品生产者─—→收购─—→运输─—→储存─—→批发─—→零售─—→消费

  • 标签: 生产质量管理 农副产品 产品流通 储运设备 流通环节 包装材料
  • 简介:我国系统地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起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工作,全国已有845个县建立了农调队,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方案开展调查。有的县虽然未被抽中为样本县,为了搞准本县农产量也参考统一方案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县是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划,担负着繁重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县级农产量统计数据对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县以下一般分为县抽乡、乡抽村、村抽农户(或地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按近三年粮食平均单产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实施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这个抽样方案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本文拟就县级农产量统计

  • 标签: 农产量 回归估计量 抽样调查方法 播种面积 抽样误差 抽样方案
  • 简介:据对全省15个调查县180个村3166个地块、10955个粮食样本和1137个地块、4631个油料样本的实测结果推算,全省粮食实测总产量103.2万吨,比上年增加20.5万吨,增长24.8%;油料总产量23.0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增长18.6%。现将影响产量的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气侯因素我省粮油生产,气候条件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局部地区虽然因旱灾、冰雹、洪涝灾害给当地种植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但未对全省种植业生产总体格局产

  • 标签: 种植业生产 洪涝灾害 相关因素分析 总产量 贯彻落实 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