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787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时,富兰克林已是81岁高龄,是制宪代表中最年长的,也是宾夕法尼亚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的美国还是互不隶属的13个介于'国'与'州'之间的'邦',制宪会议要决定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等,所涉事项重大,会议期间各方代表尖锐交锋,吵得一塌糊涂。

  • 标签: 富兰克林 制宪会议 姿态调整
  • 简介: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都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政治系统提供了合法性的来源和稳定发展的动力。政治认同表现的是一种隐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则表现为外显的政治行为。构建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政治认同,要净化政治生态,增强公民对政府和执政党的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价值认同;从制度层面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制度认同。

  • 标签: 内隐 外显 政治认同 政治参与
  • 简介: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创新事关国家治理的成效。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治理,既突破了传统“治理”上的困境,又可以很及时地回复民众诉求,也可以第一时间公布事实与真相,从而消除集体性抗争。研究得出:当前的乡村治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乡村干部的腐败之上,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太大而无监督。为此,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加强基层政府在网络上的回应和基层网络建设;第二,于网络政治的角度,基层治理中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治理以创新“治理”,从而加强社会建设。

  • 标签: 基层治理 网络政治 治理术 农村社会建设 农民
  • 简介:精简议事协调机构一直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议事协调机构呈现出"精简-反弹"周期式生长现象,屡次精简效果都不理想。这一困境背后实际是公共组织的协调机制选择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解释议事协调机构在公共行政组织的生存逻辑。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理论,本文提出议事协调机构生存逻辑的两方面解释,并以中央政府为样本对两种解释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构建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解释,即"上支持+下需求"双条件框架:一方面,议事协调机构能帮助任务牵头部门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高层领导的支持为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与存续提供了合法性。"上支持+下需求"两方面条件的持续满足,支撑了议事协调机构的长期存在以及精简后的再度生长。这一框架也为理解我国公共组织协调机制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组织内协调机制 议事协调机构 交易成本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简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价值,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逻辑,系统破解党的建设各项难题,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审视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宏观格局。前者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体现了党的建设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后者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全局视野,体现了党的建设高度。

  • 标签: 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