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志愿服务源于心,献出爱心在于行。福建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倡导该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此,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多项具有该校中医特色的活动。

  • 标签: 中医文化 志愿精神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公益事业 青年志愿者 中医药大学
  • 简介:又逢三月,学雷锋活动又现热潮。近年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党委以培育和学习“158”雷锋服务站先进典型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158”雷锋服务站党建品牌创新,在引领文明服务新风尚、培育爱岗敬业好职工、传播诚信友善正能量等方面走出了新路。

  • 标签: 雷锋精神 品牌创新 党建 学雷锋活动 中国铁路 文明服务
  • 简介: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吉安、井冈山时深情地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 标签: 井冈山精神 红色文化 传承 井冈山时期 时代条件 总书记
  • 简介: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开启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历史新航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是坚持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 标签: 建党精神 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所形成的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务求必胜"为主要内容的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对于确保我国到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弘扬 遵义会议精神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 简介:工匠精神集中表现为对职业的忠诚敬畏,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未来的勇于创新,工匠精神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技能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都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调整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营造工匠文化,形成培育现代工匠的良好氛围,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 标签: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育人模式
  • 简介: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既是经济上、能力上的贫困,更是文化和思想上的贫困。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解读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探析精神扶贫的对策,既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精准脱贫提供精神支撑、创造产业价值、提升内生动力。

  • 标签: 精神贫困 精神扶贫 民族地区
  • 简介:钟声,福建省宁德市人,2005年12月应召入伍,共产党员,上士警衔,现任三明消防支队将乐消防大队郑忠华中队忠华班班长。他在队期间荣立支队三等功1次,获评优秀共青团员、十佳士官、年度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红旗车驾驶员”、三明市五四青年奖章(青年卫士)。

  • 标签: 福建省 青年 钟声 奖章 五四 “红旗车驾驶员”
  • 简介:当前,进入新时代、把握新机遇、开创新业绩,必须充分发挥精神的激励、鼓舞、号召作用,开江县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同心、聚力、实干、争先的“新时代开江精神”,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奋力推动幸福美丽开江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幸福美丽开江建设再上新台阶,必须坚持“同心”。一是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绝对捍卫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二是坚决执行上级部署。要积极投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对照事关治蜀兴川“六个重大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确保开江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行。三是坚决做到全县齐心。贯彻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战略、执行党的决定,要坚持步调一致同心干,努力在县域“125586”总体发展思路中,认真思考怎么干、怎么干成、怎么干好。

  • 标签: 精神 台阶 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中央 干部群众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 标签: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的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兴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艺繁荣的客观要求及趋势。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民族地区受访者对2020年所在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度逐年增高,由2013年的78.8%增至2016年的接近100%;同时,作为各项扶贫、脱贫政策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两免一补”等精准扶贫项目在民族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八成以上受访者均表示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应该说,这些数据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也为我们把握新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繁荣的客观要求及趋势提供了基础。

  • 标签: 民族文艺 精神家园 繁荣 兴盛 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处于亡国的危难之中,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至此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讲:"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 1921年 理想信念
  • 简介:我国改革因农村而起,因农村而兴。40年来农村改革积累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布局的推出,提供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因为农村改革同步助推了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这些宝贵经验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之中,必将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 标签: 传承 弘扬 农村改革 经验
  • 简介:6月15日下午,"弘扬太雷革命精神,争当奋进时代新人"群众性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暨《张太雷生平事迹展》开展。活动现场,新命名的张太雷团支部、中队获得授旗。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巡视员邓晨明、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渝钦、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任邢光龙、常州市市长丁纯等领导同志,以及张太雷亲属代表和老战士、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代表等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

  • 标签: 文化教育活动 革命精神 生平事迹 张太雷 群众性 常州市
  • 简介: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大意义和途径,从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为深入推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 创造活力
  • 简介:追寻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吉鸿昌从一个爱国旧军人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在日本侵华战争步步深入、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历史关头,他毅然组织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毁家纾难,浴血奋战,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多伦等地。在党的领导下,他在天津秘密开展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高亢的抗日壮歌。

  • 标签: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民族英雄 日本侵华战争 共产主义者 日本侵略者
  • 简介:8月6日,团三明市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三明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示精神,研究贯彻意见。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学好学深学实,用学习成果更好地推动三明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

  • 标签: 学习 精神 领导班子成员 共青团工作 团员青年 三明
  • 简介:2018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这是起航的鸣笛,这是奋进的号角。2018年,辽宁振兴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的使命,新的航程,激发我们抖擞精神,以新的气象,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抖擞精神再进发》
  • 简介:建构法治中国的新时代,个人法治精神的有无、状态如何,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制度设计、活动方式和运行状态。民众良好的法治精神成就了秩序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进而作用于发展着的人类社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法治社会建设关键期、社会转型的关节点,法治进程存在各种问题和阻碍,找寻民众法治精神的风貌,探索构建民众法治精神的培养路径和建构方式,对于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的梦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法治信仰 法治环境 法治精神 民众参与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