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西方社会在对外政策上出现了意识形态化倾向,他们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体系推向世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冲突一方面带有“雅尔塔协议”势力范围划分的影响痕迹,另一方面带有更加严肃的意识形态基础,即意识形态统治,亲西方的民主势力得到实际的援助和舆论的支持。现代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变成了关于人权、民主、市场经济、普世价值等神圣概念的世俗化的宗教,并试图冒充为科学的和普遍的体系,在本质上呈现出意识形态一元化趋势。他们依靠主体的自信和社会对意识形态公理的接受确保了这种意识形态体系的全面统治,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能保障全体民众享有最高水平的自由、福利和参与政治的权利,自信所有国家迟早都会采取这种制度,西方应该帮助他们,并同反民主的势力作斗争。

  • 标签: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化 意识形态统治 全球化 信息化
  • 简介:在本体论上,“去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种极端虚妄的理论主张。“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将意识形态当作“幽灵”“怪影”,妄图从观念上消解马克思主义,消灭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20世纪5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去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去社会主义化”或“去马克思主义化”,妖魔化意识形态和强调价值中立的背后也是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优越性做论证。在认识论上。“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

  • 标签: 意识形态化 思潮 马克思主义化 非资本主义 理论主张 社会形态
  • 简介:2018年11月9日,团莆田市委邀请莆田市委党校教授王建华作了题为《大力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专题讲座。团莆田市委、市青少年宫、莆田部分县区团委、市直机关团工委等单位的青年党员干部参加。

  • 标签: 意识形态工作 专题讲座 市直机关 莆田 市委 专题辅导
  • 简介:意识形态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一元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有效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连续性和生命力,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这些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建设 基本经验
  • 简介: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供需双元割裂、利益博弈的形成原因、繁冗复杂的治理过程、个性异质的民众需求等诸多因子,凸显了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的归因主要涉及网络治理结构的固有属性和个体特征以及治理主体的有限理性和个体理性。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中蕴含的网络治理理论、冲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是阐释冲突的理论基础。构建系统完备、协调高效的治理结构框架,“多维点-主体线-环节面”是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创新及其冲突治理实践的重要方向。

  • 标签: 社区治理 公共物品 网络治理 冲突
  • 简介:随着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约工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规模巨大的新生就业群体,且展现出鲜明的新就业形态,主要表现为用工主体的平台性、轻资产化和就业主体的原子性和重资产化,用工方式的高弹性和社会化,就业方式的网约性和非标准化,用工管理上的“重绩效轻责任”非均衡性以及就业关系的去劳动关系化等主要特质。共享经济新就业形态既对促进就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贡献,也对相关劳动权益实现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等在处理好远与近、合与分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约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 标签: 共享经济 新就业形态 就业影响 网约工
  • 简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党中央时隔三年再次修订《条例》,向全党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党员干部 纪律意识 从严治党 《条例》 党中央
  • 简介:针对城市化这一宏大社会流动过程,本文建构'区域性社会阶层结构'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当前农民家庭的城市化实践及其特征。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农民家庭有标准的城市化和为之奋斗的过程具有跻身'三重中间位置'的阶层实践意涵;其次,农民的就近半城市化状态具有双重阶层属性,即处在该状态中的农民家庭虽然具有'三重中间位置'的阶层特征,但同时也并未脱离'底层农村有产者'的阶层位置;再次,大部分农民维持就近半城市化状态是为了避免沦为高度风险化的城市底层无产者;最后,在跻身'三重中间位置'的主体中,非精英农民家庭占有很大比例。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进一步认为,目前农村社会结构留给底层的上升空间仍然存在且并不狭窄,这也是我国能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维系社会总体稳定的重要根源。

  • 标签: 社会流动 城市化 社会屏蔽 阶层分析 社会结构
  • 简介:“四个意识”是贯穿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一条红线。这一提法的形成根据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理论之基在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本质的深刻认识;思想之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思考;现实之需在于对新时代党建困境的再思考。

  • 标签: 四个意识 内在本质 执政规律 党建困境
  • 简介: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是实现治理有效进而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配置。我国东中西部基层组织形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基层治理实践的田野调研表明:以上海农村为典型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治理资源丰富,内在选择了“正规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以河南农村为典型代表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治理事务稀疏且偶发,治理资源稀缺,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简约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具有现实合理性;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指引下,治理任务空前密集,以山东农村为典型代表的过渡区域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耦合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核心特征在于“社区实体化+兼业化村干部”,实现了治理任务密集、治理资源相对稀缺、村级治理简约高效的有机均衡,成为继东部道路和中西部道路之外通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第三种选择。

  • 标签: 正规治理 简约治理 耦合治理 治理事务 治理资源
  • 简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基于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然”境况的研判,增强政治意识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政治意识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模式,当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所必须把准的着力点。

  • 标签: 新时代 政治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 简介: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史为鉴,反思当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虽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但前途道路仍需警惕种种风险与挑战。从世情、党情、国情与民情四个维度分析,盛世太平之际,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既是世界趋势使然,也是执政党治国理政所需,更是服务人民所向。

  • 标签: 忧患意识 世情 党情 国情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