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合作政策”在1960初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提出,其主要内容为:支持中国的愿意“维持秩序和条约”权利的政权,联合维护“条约权利”的国家不威胁中国的“领土完整”。也就是说,要在保持商业机会均等和中国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实行与列强和清政府的合作。这一政策虽然顾及了英法各国和清政府的利益,但其最终目的还在于使美国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在华特权。

  • 标签: 最惠国待遇 合作政策 威廉·亨利·西沃德 蒲安臣
  • 简介:2040福州地区两次沦陷期间,日军所到之处,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也无一幸免,其毒辣手段更是骇人听闻。19414月18日。闽江轮船公司的一艘汽油轮船运载着260余名乘客,从福州台江码头开往闽侯县甘蔗乡。船到洪山桥附近的淮安角时,突然飞来一架日本军用轰炸机,向轮船投弹并使用机枪猛烈地向轮船扫射。

  • 标签: 福州地区 40年代 20世纪 日军 沦陷 轮船公司
  • 简介:学者们从总体上提出了乡镇治理的四种改革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缺点,而在保证国家制度供给能够控制乡村社会的前提下,撤消乡镇政府,实现有限的乡镇自治,最终才能达到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善治”。

  • 标签: 乡镇 乡镇政府 治理 乡村
  • 简介:2040,中共地下党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工作实践富有成效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工作方法上,善于运用勤业、勤学、勤交友的“三勤”工作方法;在活动策略上,与民盟互相支持、风雨同舟,并借助学生自治会、教授会等合法组织领导民主运动;在斗争范围上,不局限于校内活动,还直接与地方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革命斗争相联系。中共地下党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展的长达9的地下工作是广西党史上的精彩篇章。

  • 标签: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中共地下党 民主走廊
  • 简介:20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 标签: 左联 文化启蒙 文艺大众化运动 革命文学
  • 简介:为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从1952到1956,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扫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这次扫盲实践,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值得借鉴:面向广大群众,把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提倡并大力推行识字运动,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多方支持,充分保障,为大规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做好准备;重视总结经验,讲求工作方法,适时指导扫盲工作。

  • 标签: 扫除文盲 识字教育 “速成识字法” 工作方法 经验启示
  • 简介:2060,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 标签: 中国 美国 苏联 核威胁 20世纪60年代
  • 简介:2050,在毛泽东“开、管、好”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大致经历了初步开展、逐步完善、重大改革这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揭露了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检举、揭发了一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历史环境的影响,2050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坚持政治原则与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工作方法问题的关系,领导重视、亲力亲为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

  • 标签: 建国初 新闻工作 舆论监督 反腐败
  • 简介:2090以后,国际政治出现了三次大的转折,其一是1981苏联解体,促使两极冷战格局终结,各级局面日益形成;其二是1999的科索沃战争,"新霸权主义"显露无疑,新干预主义作为对外干预新手法,越来越为西方大国所采用;其三是"9·11"事件造成全球经济震荡及其他消极影响.认真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政治 苏联解体 科索沃战争 9·11事件
  • 简介:中国民主同盟是在抗日民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413月19日在重庆诞生时。由6个政治组织联合组成,始称民主政团同盟,后来为适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19449月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政团同盟改组成为不是以党派团体而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民主同盟。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中国民主同盟 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 反右派斗争
  • 简介:2030,中国到处弥漫着失业恐慌的阴霾.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中西杂糅的方式治理失业,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成效,反映了国家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体认程度.由于失业对策自身存在局限性和局势的日益恶化,政府无法获得根治失业的两个支撑点即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最终失业问题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失业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 失业对策
  • 简介:在20,针对如何使中国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中国知识分子都在思考、探索如何实现现代化。其中20—40期间,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方法上曾出现了“农工立国之争”,基于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原因,该争论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想要成功几无可能。但该时期知识分子对中国实现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很有特点,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农工立国之争” 中国知识分子 现代化意识
  • 简介: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讨2040出生作家的群体性文化心理人格特征、精神样态、代际制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

  • 标签: 叶文玲 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 文化透视
  • 简介:在中国2050的现代化建设中,激进发展战略呈不断加剧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到冷战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中国自身的经济、文化和制度方面,亦即经济上追求高速度增长的赶超发展战略,文化上根深蒂固的鸟托邦思想,制度上全面控制社会的集权体制,是激进发展战略产生并呈上升发展态势的根源。

  • 标签: 激进主义 赶超发展战略 乌托邦思想 集权体制 现代化
  • 简介:血防是中共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中共践行“救人民于水火”的一次实践。2050,中共群众运动与疾病应对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群众性的疾病应对模式,成为一套“教科书”式样版,被反复使用。群众血防就是这种疾病应对模式的产物,它是中共长期群众动员的集体记忆与历史惯性的产物,也符合当时历史形势和血防特点。这套群众血防模式的运作,首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再将血防技术交给群众,组织群众性的血防队伍,等这些条件成熟后,最后组织群众开展消灭血吸虫病的全面血防运动。这套模式的运作,是中共社会动员的一次有效实践,达到了有效抑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并对当今的疾病应对仍有借鉴。

  • 标签: 中共社会动员 疾病应对 余江血防 运行逻辑 当代借鉴
  • 简介:2090以来,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新经济"飞速发展.世界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分解、分离的整体;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经济活动日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予测,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将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人类的状况--人类的生存能力、活动能力、驾驭自然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将大大改观.

  • 标签: 世界 经济 变化 特点
  • 简介:2070,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调整其对中对苏战略,形成了由“一压一和”到“双和”再到“和中抗苏”的变化轨迹。受其影响,中苏关系呈持续对抗状态但避免了大战,且两国在严峻的武力对峙态势下也酝酿、积蓄着改善关系的积极因素。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战略基点在于如何从中苏关系的现状中渔利,这就决定了美中关系的正常化在2070迟迟得不到实现,既使在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也仍是在低谷中徘徊。

  • 标签: 美国 中苏关系 对中对苏战略
  • 简介:本文立足于国际体系中的单位层次分析视角,具体分析了2070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统一政策调整的环境以及政策选择的局限性,认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实力对比、美国的朝鲜半岛的政策、国际环境三方面的政策环境因素,使得南北双方调整后的统一政策存在局限性,终致半岛统一问题的解决只开花,不结果。

  • 标签: 朝鲜半岛统一 中美缓和 东北亚局势
  • 简介:中国和美国作为对朝鲜半岛具有重要影响的两支力量,对半岛事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70初正是中美关系缓使朝鲜半岛南北对话的大门得以开启,朝鲜半岛进入了第一个对话时代。

  • 标签: 中美 朝韩 关系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