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正>波兰危机对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联当局对此采取了以下各种不同对策:(一)企图切断本国人民与波兰事件的联系;(二)对持不同政见者团体及据说是他们的西方支持者进行攻击;(三)试图纠正一些不公正的做法,减少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刺激。总的说来,措施的重点是放在“防范”上,但一旦遇有必要就采取镇压和惩罚手段。“防范”为主是苏联内部公安政策的特点,至少1967年以来安德罗波夫当上克格勃首脑以后都是这样做的。

  • 标签: 危机 安德罗波夫 苏联 克格勃 拉脱维亚人 公安政策
  • 简介: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 标签: 地区主义 东盟 公民社会组织 决策参与
  • 简介:▲9月19日,美军一枪未放进入海地。▼许多海地人聚集在首都的港口注视着大批美军的到达。

  • 标签: 二海
  • 简介:随着中国少年立法工作的发展,少年审判组织的创新,建立少年法院成为少年审判发展的必然,少年法院具有其他少年审判组织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同时,上海良好的法制环境、上海少年“司法一条龙”和“社会一条龙”配套体系的运行,以及上海的人口、经济、科技及交通等方面所具有的条件,促使在上海建立少年法院成为可能。此外,上海立法、审判等部门的不断探索和重视,上海少年审判组织的稳步发展,上海少年司法工作的健全和落实等方面条件的成熟,为建立少年法院提供了内在条件。

  • 标签: 少年司法 少年法院 司法一条龙
  • 简介:2015年,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区域合作等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地区国家政治转型与社会变革持续进行,多数国家政局总体稳定。受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不佳等影响,各国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增大。东盟经济共同体宣告建成,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南海等地区热点问题有所升温,大国博弈下的地区秩序演变更加复杂。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东盟国家 经济下行压力 大国博弈 经济发展 人民行动党
  • 简介:PISA测试2012年的数据表明,在使用倾向值匹配以排除家庭经济地位等诸多背景因素的影响后,互联网仍对上海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越早,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就越好;而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又与背景因素显著相关;这表明互联网同时也拉开了学业水平的差异,数字鸿沟在持续产生影响。互联网对不平等的再生产论得以证实,但仍不可忽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互联网 学业水平 倾向值 数字鸿沟
  • 简介:海地,子弹是珍贵的商品。警察负责购买自己的弹药,这样可以限制训练中使用的弹药数量。丹尼尔·拉贝尔是一名加拿大皇家骑警,也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的维和行动人员。他说:'我们在加拿大的培训课程中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里却是不可行的,例如弹药。'过去一年,拉贝尔和同事一起与海地海岸警卫队(海地国家警察部队的一个

  • 标签: 射击帮助 帮助海地 海地警察
  • 简介:"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办事机构名称经历了毕业生工作组或毕业生工作委员会、上山下乡或下乡上山办公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或工作办公室的演变,十余年间上山下乡办事机构名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与变动。名称确是小题目,内涵则是大文章。二者是"名与实"的关系,缺一不可,研究者对此不应小觑。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 机构 变化
  • 简介:<正>东南亚金融风暴之成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爆发以来,严重程度与波及之广远远超过各界预测。先是发生于泰国,随即迅速扩展到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甚至新加坡、香港、台湾都受波及,并且在韩国造成严重后续震荡,日本金融圈也出现倒风。东南亚各国货币严重的汇率贬值,形成恶性循环、股市重挫、外

  • 标签: 东南亚金融风暴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国家 房地产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 简介:<正>“亚洲价值观”(AsianValues)是后冷战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西方与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论战的一个重要话语(discourse),由于论述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使用的“亚洲价值观”这一概念与亚洲价值观(或亚洲的价值观)有所不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东南亚 东亚发展中国家 后冷战时代 西方价值观 威权主义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使基地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其高层领导纷纷落网。然而,在反恐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基地残余恐怖分子却化整为零、悄悄地转移阵地,渗透到安全措施相对宽松的东南亚,积极支持当地的恐怖组织进行活动。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东南亚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祈祷团”也积极跟进,

  • 标签: 基地组织 恐怖组织 反恐战争 恐怖主义组织 东南亚 伊斯兰
  • 简介:目前,社区青年汇的服务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青年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成为地区青年活动平台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命之光社区青年汇是重点地区店青年汇,作为青年汇的专职社工,我们的工作就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青年人提供服务,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提升自我改变的能力,增添生活正能量。

  • 标签: 青年人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工作方法 业余生活 活动平台 整合资源
  • 简介:<正>自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以来,仅4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就从一个战败国被占领地位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而且正在向“政治大国”发展。日本这种国际地位的巨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日本始终把东南亚作为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对外战略 日本外交 日本经济发展 政治大国 东盟国家
  • 简介: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中间形态,是当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选项。地区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超越国家层面,以地区的视角、思维、方式解决地区层面的公共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以及因海上争端而致局势紧张的东亚所代表的东、西两大地区主义进程均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地区主义远未过时。相反,它正从短暂的退潮中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推动这轮地区主义浪潮及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的崛起,从而使这一波地区主义“浪潮”具有明显的亚洲特色,被称为“亚洲地区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应具备地区思维,并以地区主义视角解决周边外交中的矛盾,以地区为平台担负起大国责任,以地区治理为切入点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化 地区主义 地区进程 亚洲地区主义
  • 简介:谋求建立地区永久合作机构的运动将受到几个层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地区主义受到国家能力的限制.一般来说,弱国与弱国不会成为很好的伙伴.在地区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霸权能够产生坚固的合作,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寻求建立使其主导地位制度化的地区机构而其他地区国家则寻求避免不顺从的代价;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选择抵抗,它们的反霸权行为将阻碍正式或非正式地区机构的发展.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也有助于促进合作,而缺少这种互补则可能减少追求合作并使之制度化的动力.另外,跨边界资源(如水资源)的共享也会导致合作或者竞争.跨国挑战的出现(如恐怖主义、毒品交易、移民、环境恶化等),也会使国家在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选择加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样的挑战也将激起其他一些国家的敌对反应.在跨国层面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也将促进合作.没有共同的文化或更有甚者--重要文化差异的存在也是阻碍合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地区主义 合作机构 国家能力 中亚 美国 经济互补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增强。当前国际形势有缓和的一面,但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各种力量的组合在重新调整之中,各种矛盾继续深入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更加露骨,干涉别国内政、动辄制裁和使用武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国际形势变化重点在

  • 标签: 国际形势 多极化趋势 和平与发展 经济区域化 地区安全 国际关系
  • 简介:<正>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六个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历史上曾是殖民帝国和超级大国控制下的地区。随着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激增,它日益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敏感地区。海湾国家利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并在对外交往中逐步形成一股独特的综合力量,越来越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海湾国家 中东地区 海湾六国 中东国家 科威特 伊拉克
  • 简介:碧海云天,绿环邕城。2013年6月3日,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在美丽的广西南宁举行,会议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汇聚人民智慧,推动共赢发展》的主旨讲话,开幕式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中促会副会长孟晓驷主持。

  • 标签: 东南亚 中国 人民 共赢 促发展 中央政治局委员
  • 简介:一直以来,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日主导权之争被认为是阻碍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东亚地区主义的历史表明,虽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日的地区主导权竞争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由于两国在推动自由贸易与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等经济议题上具有利益一致性,双方的竞争不但不会“撕裂”东亚,反而会刺激东亚地区主义运动,促进多边合作的深化。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中日两国在第三国的民间合作的未来值得期待。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左右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变量,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行动随时可能会影响中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

  • 标签: 中日关系 东亚合作 地区主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