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和美国在共同抗苏的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关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合作关系,西德扮演的是“伙计”的角色。进入60年代,德美关系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德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美国不顾西德的利益寻求同苏联合作;另一方面西德与苏联关系的僵局还没打开,而对美国的背弃又无可奈何。西德对外政策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实力对比和国家利益。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联邦德国 美国 苏联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反思。提出经济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客观背景和根据,分四个时期总结分析了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及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和战略。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社会主义 二十世纪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居于主导地位,是现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国家,面对新兴地区大国和区域联盟扩大安理会,增加安理会代表性的要求,美国将做出何种选择?本文根据美国外交档案,探讨了美国在1962-1965年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题采取的政策。这一个案例袁明,既得利益国家面对变革要求很可能作出次优选择,接受损失最小的变革。

  •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 既得利益国家 次优选择 美国
  • 简介:<正>20世纪的世界,人类经历了殖民掠夺和两次世界战争的摧残,饱受国家沦亡、民族分裂之苦难,其中虽经长期的艰苦战争出现过独立与民主的潮流,但世界很快又陷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夹缝之中,争霸升级、意识形态对峙加剧、动乱遍及全球,战争的阴魂始终未散。

  • 标签: 反对霸权主义 国家主权利益 和平与发展 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战略 国家利益
  • 简介:日本是个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的国家。而且日本人口居住十分集中,约有1/6的人口居住在东京、横滨等大城市。日本还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多发国。多年以来,日本为了得到新的生存空间,不断研究寻求解决居民住房和其他设施办法。如合理利用有限地皮、使楼房向高层发展,填海造房,建造水下房屋以及可以浮于水面的房屋等等。前不久,日本一些最大的公司还提出了一些更为大胆和奇特的面向21世纪的房屋设计和建造方案。

  • 标签: 设计方 地下城 中心井 圆顶式建筑 日本 房屋设计
  • 简介:抓住机遇争取时间努力营造二十世纪新阜阳市阜阳市市长王汉卿随着外商投资开发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推进,阜阳已成为众多外商竞相投资开发的热土。1993年全市接待外商60多批,签定合同金额达10亿元,到位资金4亿多元,"三资"企业发展到26家,形成2000多万...

  • 标签: 抓住机遇 争取时间 阜阳市 京九铁路 火力发电厂 房地产开发
  • 简介: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 标签: 苏联解体 苏共 俄罗斯 党建
  • 简介:毛泽东"实践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造性成果,与马克思具有共同的哲学倾向和哲学态度.它同样不是着眼于从学术义理层面建立哲学的体系,而是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说明理论、创造理论.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实践哲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实践哲学
  • 简介:我的这个题目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纪,伴随着工人运动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本身是如何发展的?另一方面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纪的历史中,工人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对于历史,而且是在工人阶级以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 产生 意味 题目
  • 简介: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在何等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时代交汇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给出了一个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性解说。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哲学观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哲学观 哲学透视 魏斐德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哲学
  • 简介:1945年5月8日(莫斯科时间为1945年5月9日),希特勒德国彻底失败,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欧洲各国人民被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自此,德国在欧洲的强权政治似乎结束了。70年之后,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头等重要的政治影响因素和全球利益中的世界经济强国。其基础是德国的经济实力,体现在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领域重要出口商品的高技术水平以及传统的高额贸易顺差等方面。2014年的国际收支平衡

  • 标签: 德国人 国际收支平衡 法西斯统治 出口商品 世界经济强国 高技术水平
  • 简介:在http:∥www.dlc.org/站点上,我们看到了一份新近创刊的杂志《蓝图:新世纪的思想》,它是美国民主党领导委员会所属的一份杂志。《蓝图》自认为是信息时代的一份关于政策方针的杂志。它将用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政策思想的“第三条道路”超越“左派”与...

  • 标签: 新经济 第三条道路 新世纪 巨大变革时代 经济增长 社会公正
  • 简介:<正>一九五六年二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举世触目,曾经一度引起了世界的轩然大波。当时,帝国主义和其它的共产主义反对者们兴奋不巳,借此掀起了一个反共高潮;西方一些共产党员,因此犹豫动摇,纷纷退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信仰危机;托洛茨基分子们也活跃了起来,认为苏共二十大恰恰证实了它们反对工人国家堕落斗争的正确,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分歧,出现了波匈事件,接着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开始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大辩论,影响到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了。对于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大事,长期以来,人们对它作过各种评价,或褒或贬,莫衷一是。

  • 标签: 苏共二十大 斯大林时期 三十年 赫鲁晓夫 个人迷信 苏联共产党
  • 简介:法理学与法哲学间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在我国法治道路刚刚起步时常常混用,严重阻碍我国法理学发展。面对此种现状,须从各种理论学说着手,厘清两者的区别,以期对其进行精准的理解与划分,促进两者的发展。

  • 标签: 法理学 法哲学 学术观点 区别
  • 简介:[编译者按]2005年3月11日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2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灯塔'广播电台为此于3月10日专门邀请戈尔巴乔夫就听众和网友所提出的在这20年间所发生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以访谈录原有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为基础,编译者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访谈录 改革 周年纪念 广播电台 “灯塔”
  • 简介:罗伯特·C.塔克(RobertC.Tucker,1918—2010)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苏联问题专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其撰写的《卡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PhilosophyandMythinKarlMarx)是20世纪中期西方学界试图根据新出版的马克思手稿重新诠释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该书在1961年第一次出版,随后10年间重印8次,1972年在重写结语大部分内容后出版第二版,2001年出版第三版;中译本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 神话 天津人民出版社 卡尔 述评
  • 简介:<正>当前,20世纪的社会主义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治家的热门话题,不论是社会主义的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在纷纷加以评述。这不仅是因为即将终结的20世纪的最主要的事件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而且是因为如何看待这个实践直接关系到21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各阶级各阶层的命运和切身的利益,因此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 标签: 社会主义 20世纪 政治家 反对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热门话题
  • 简介: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 标签: 非洲研究 地区研究 中国 20世纪 学术概览